“冬病夏治”能治疗哪些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07-02

“冬病夏治”,目前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中医特色诊疗方法。近年来,哮喘、反复咳嗽、感冒、颈肩腰腿痛、慢性腹泻、鼻炎等疾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如何才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或缓解这些疾病的发作呢?中医传统疗法在此刻显示出了它的独特优势——"治未病"。

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冬病夏治”这个流传久远的中医传统疗法历来受到群众们的喜爱,我院连续十余年开展该活动,每年都有大批市民前来体验冬病夏治。今年的7月13日,是传统的“三伏天”的第一天,我院今年的“冬病夏治”活动将从这一天开始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疗。那么,冬病夏治是运用什么原理来治病的呢?我们来看几个病例:

  气管炎:是个很典型的冬病夏治之症,主要是它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均衡,导致体内阴盛阳衰而。冬为阴,夏为阳,夏季正为阳盛阴衰之季,这时利用夏季是冬病潜伏之机,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消灭在蛰伏状态。当然有的患者已经发展到不分季节,随时犯病,那是因为体内阴阳严重失调,免疫功能低到极点。利用夏阳之机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疗程,减少花费。 

  鼻炎:鼻炎不算大,但犯起来很“难受”,采用冬病夏治的办法是因为鼻居面部正中,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人体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此时在该处相关穴位进行敷贴治疗,可起“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急期治其标,缓期治其本"的原则,夏季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属于一种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

  肩周炎、颈椎病对于这两种疾病,则可以在炎夏采用刺激相应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肩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症状。

我院呼吸科主任汪为民还介绍了其他适合采用“冬病夏治”的疾病:

(1)肺性疾病: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2)小儿疾病: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寒性胃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等;

(4)各种关节病和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四肢麻木等表现阳虚寒甚者;

(5)其他如喜暖怕凉、遇冬怕冷、冻疮、免疫功能低、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及“亚健康”人群

冬病夏治用什么方法呢汪为民说,冬病夏治可采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方法进行其中以中药穴位贴敷最为常见。中药贴敷是将调好的中药贴在在两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等穴位上,每年头、中、末伏第一天或前后二天各贴一次,每次贴4~6小时揭除贴敷即可,可以极大地缓解症状。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耽误时间,是治疗方法的首选。

 汪为民提醒广大市民,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一些年纪太小的婴儿、高热病人、肿瘤患者、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均不适宜冬病夏治

   具体贴敷时间:

   初伏     7月13日(周六)——7月22日  

   中伏     7月23日(周二)——8月01日

   中伏加强 8月02日(周五)——8月11日      

   末伏     8月12日(周一)——8月21日

    注:今年我院首次与淮水安澜合作,为通过“淮水”预约冬病夏治的广大网友提供优惠,让“冬病夏治”这个流传久远的中医传统疗法惠及更多市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网上预约抢楼将于7月4日10:00开始,详情请关注淮水安澜全局置顶版块。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