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三年跨越发展回眸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08-15

人才战略三步走,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专科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没有高端的人才和特色的专科,中医院的发展就犹如无源之水。”市中医院院长孙邦贵为医院的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三年来中医院的历程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药方的“疗效”。

2010年,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中医院确定了“用好现有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的思路,积极实施“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名医”战略。三年来,通过采用科研项目拉动、技术骨干培养、资金设备扶持等综合措施,加速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梯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淮安市中医院已日渐成为人才集聚的洼地。

用好现有人才,增强发展活力。2010年之前,淮安中医院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为了让现有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孙邦贵上任后首先通过人事改革,将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现有人才安排到重要岗位,同时通过分配改革的激励措施,有效的调动了现有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医院还提出了三个一视同仁的用人政策:对有高精尖技术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才一视同仁;对引进的人才和医院既有的人才一视同仁;对中医人才和西医人才一视同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正是这一系列用人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培养优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三年来,医院共引进博士、硕士50余人。同时,医院不断加强对年轻优秀中医人才的培养。2011年,启动了第二轮师承教育,包括13位硕士在内的16名学生正式拜“江苏省名中医”汪再舫等14位名老中医为师,成为其学术继承人,确定对师承人员培养目标,明确其跟师门诊、查房和整理医案等具体要求,定期检查考核。2012年,建立了省中医药局批复的“汪再舫学术传承工作室”, 组建了专业团队,启动开展了汪老的学术观点、临证经验整理工作,示范效应逐步凸显。同时,医院不断加大选派进修力度,三年来,共派去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进修学习的中青年医务人员共计48人,全体护士长已完成了到全国知名“三甲”中医院的首轮轮训。

引进急需人才,增强发展动力。市中医院先后引进了原市一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方友平,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汪为民,原市二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洪兵,ICU副主任医师金晓玲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同时,创新多种形式柔性引智,通过聘请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名院的著名专家教授担任相关专科的顾问和名誉主任,邀请专家定期来市中医院坐诊、会诊、手术、讲座,对医院专科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提升医院整体诊疗技术水平。

(责任编辑:董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