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一般也称“伏、九”敷贴,就是在夏天的三伏天和冬天的三九天,进行中药的敷贴,治疗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疑难疾病。 随着今年三伏天最后一伏的到来,市中医院开展的冬病夏治活动也接近圆满收官。今年夏天特别热,到中医院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病人也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门诊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就比去年翻了两番,其中有60%左右是去年治疗后效果明显,今年夏天来继续巩固治疗的“回头客”,患者尤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约占总人数一半。与往年相比,今年前来贴敷的儿童明显增多,入伏的第一天,仅儿科就有400多名孩子前来贴敷。为避免患者过度集中,医院采取了集中贴敷与分散贴敷相结合,肺病科、儿科、脾胃病科、针灸康复科等8个诊室同时开展冬病夏治服务,并且实行了分时段预约贴敷,做到随到随贴,方便患者。 市中医院肺病科汪为民主任介绍说,“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药方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可使一些冬天易发作的疾病得以减轻乃至治愈。每年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冬病夏治的方法包括中药贴敷、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而中药穴位贴敷(即“三伏贴”)则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 前来敷贴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自己今年是贴第二年,因为每年冬天都特别容易犯哮喘,每次犯了哮喘,吃药输液、花上好几百药费不说,人还特别难受。去年夏天来市中医院贴敷了四次(一个疗程),一共花了300多元,没想到还真管用,以前每年冬天哮喘都要发作好多次,每次医药费都不下千元,去年夏天敷贴以后,到了冬天哮喘只是轻微地发了两次,不但省了冬天的医药费,人也少受罪。医生说冬病夏治敷贴要坚持三年,所以今年早早就看好了入伏日期,按时来贴敷,巩固治疗。 汪为民表示,中药穴位贴敷一般采取初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的方法,每次根据患者的病症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今年伏天40天,所以一共贴4次。由于中药穴位贴敷属于序贯辅助治疗,连续应用3年疗效最好,我院开展的贴敷是“伏九”贴敷,即每年三伏、三九各贴3~4次。 汪为民主任介绍完“三伏”敷贴后,又详细解释了“三九贴”。三九贴敷也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具有辛散温通的中草药碾磨成粉末,调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经络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达到清宣肺卫、健脾益肾、化痰平喘、通经活络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这种方法属于“冬病冬治”。“三伏贴”和“三九贴”共同使用,可以起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同时,汪为民也强调,虽然“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适宜技术和特色疗法之一,是中医治未病的精华。其“简、便、廉、验”广受患者的青睐。但是,并不是所有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也并不能包治百病。冬病夏治一般适用于哮喘、鼻炎、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有慢性胃炎、肠炎等脾胃病,也可以治疗怕冷、怕风、平时容易感冒的一些虚寒体质的人。另外,产后头痛、痛经、产后风寒者以及颈、肩、腰腿痛也可治疗。中医讲究的是 ‘辨证施治’,同一个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产生的原因又因人而异,冬病夏治一般多适合体质虚寒之人。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的,还有孕妇、哺乳期、过敏性体质、高血糖、2岁以下婴幼儿都不太适宜开展此项治疗;此外,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成分过敏的人也不适宜。 (司婷婷 申琳琳) |
(责任编辑:) |
“伏、九贴敷”效果更好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