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冉冉发烧了,第一天,体温没有超过38.5℃,冉冉妈妈比较镇定,按书上说的,给孩子多喝水,用温水擦身体。可是第二天,冉冉发烧没退,妈妈忍不住给孩子喂了退烧药,可是仍然没有效果。第三天一大早,妈妈赶紧带着冉冉来到了市中医院儿科,儿科孙南医生检查后,告诉冉冉妈妈:孩子除了咽部有些红,其他没有任何异常,血常规也是正常的。主要考虑是“食积”引起的发热,让孩子吃点清热、消食的药物,多拉几次大便就会好了。 孩子发烧了,要拉大便退烧?冉冉妈妈还是头一次听说,冉冉的奶奶可提了反对意见,她觉得,孩子已经发烧了,再来拉肚子,这病情肯定要加重!一家人便没有遵照医嘱给孩子服药。又过了两天,冉冉不但发烧,还出现了干咳的症状。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后悔没按医生的医嘱用药。在孙医生的指导下,妈妈立刻给冉冉服用了健脾通便的药物,拉完3次大便后,孩子便退烧了,一天后,干咳也没有了。面对一些患儿的家长,孙南医生有些无奈:“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想法,认为孩子病了,不能再通便了,却不知只要大便通了,将积食排出,发热等症状便会立刻好转。没有内热,不得外感啊!” 为什么孩子大便通了才能退烧呢?孙南解释说,临床上有不少孩子发热都是由于“食积”引起的。中医所说的“食积”,主要是由于儿童脾胃先天不足,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总是让孩子吃许多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脾胃负担,造成饮食停滞、积久化热,从而出现手足心热、腹部发热、腹胀的现象,这样的孩子还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苔红、口味异常等症状。也有的孩子仅仅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烫,但体温正常。 孙医生建议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合理饮食,少吃膨化食品,多吃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粗纤维食物,如豆制品、黑木耳、小米、大麦、扁豆、黄瓜等,水果可选鸭梨、香蕉、大枣、猕猴桃等,这些都是一些甘寒、甘凉或甘平的食品,中医认为甘酸化阴,寒凉可治热,正好可补阴去内热。 孙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口臭、夜间磨牙、流口水、睡眠不安等情况时,应根据情况给予消食药物,如四磨汤、健儿消食口服液等,一旦孩子出现发热、腹泻、厌食等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责任编辑:) |
儿科医生提醒:孩子发烧,也可能是“食积”惹的祸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