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边疆 乐在其中——援疆医生姜宏森手记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12-11

2012年的8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我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踏上了援疆之路。作为第批援疆干部中一员,肩负着市委组织部及市卫生局的重托,满载着淮安人民的殷切希望,带着中医院的嘱托,在单位领导、同事及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踏上了援疆的道路,从家乡淮安来到了我市对口支援的新疆第七师奎屯市中医院,开始了一段施展才华、磨练人生的历。而今,一年半的援疆经历即将结束,我将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并且和亲人团聚。此时的我,心有着很多的感触。
  新疆是一个充满神奇和希望的地方,在援疆的日子里我深深的领略了别样的风土人情苍凉壮美的大漠、湛蓝的天空、圣洁的天山、清澈的湖水、热情的沙漠残垣断壁的古城、广阔无垠的戈壁,无一不使我为之震撼。真是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
  顾不上细细地欣赏他乡的美景,我在新疆第七师奎屯中医院骨科投入了工作。很快,刚来时的新鲜感消失了。由于水土不服,饮食不适,气候干燥,嘴唇裂,嗓子冒烟,鼻腔也开始出血。由于紫外线强度远远高于平原地区,皮肤开始刺痛、脱皮,为此,我这个大男人不得不悄悄地用上了防晒霜因为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再加上时有孤独、寂寞也困扰着我,一向没心没肺,堪称“睡神”的我开始体会失眠的滋味。虽然诸多困扰接踵而来,但当地的领导、同事和群众们,对我十分友好,在衣食住行上,尽可能安排得妥妥当当,也及时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困难、一一克服,很快进入了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新疆的医疗条件相对我们江苏来说不在同一个层次,奎屯中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水平比我们医院有较大的差距。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限制,有时不能按惯用的方法处理,甚至还可能采取一些超常规方法来处理病人。在医患纠纷越来越多的今天,我无疑承担更多的医疗风险让我练就了能在任何环境下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

除了参与医院日常的治疗、教学探讨,充分发挥传带的作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无偿传给当地的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我还经常利用周末下团场,为当地百姓送医上门,新疆地域辽阔,近一点的团场距兵团也有30公里,最远的却达到了270公里,比淮安到南京还要远。

作为骨伤科医生,我在新疆处理最多的是膝关节病变。兵团人为了戍边,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励精图治,常年的劳作和相对匮乏的物质条件,导致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又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一些患者饱受病痛折磨。我除了尽心尽责地为他们治疗,还会细心地教他们一些膝关节日常防护防护方面的小常识。每次外出义诊结束,有兵团群众拉着我的手,深情的说“谢谢你们,希望常来送医上门”,从他们充满感激表情的脸上,我的心里十分温暖。

然而,生活中难免有一些小插曲,2012年冬天,新疆下了一场大雪,我在上班途中不小心摔了一觉,导致左手第四掌骨骨折,想到医院里那些等待治疗的病人,我决定“轻伤不下火线”——给自己的左手打上石膏,坚持按时上下班,没有请一天假。

常常说大爱无疆,我利用援疆的机会,做了一点大爱在疆的事情,在这里,我先后献出了1000毫升的热血,也算为民族团结做了一些贡献吧。新疆的患者用了我这汉族汉子的血,一定会更健康!

一年半的援疆岁月,有艰苦也有欢乐,在奎屯这片土地上,我们耐着寂寞思念,洒下辛勤的汗水,体验到了人间真情。有人问我:“现在中医院有这么好的设备条件,你又是副主任医师,完全可以大展身手,去援疆,图啥呀?”是啊,我图什么?我是一个农工民主党员,爱祖国,想为民族团结边疆发展做点贡献。我觉得,援疆,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每当看到北疆如诗如画的景色时,我心胸便会开阔起来,人生当快意恩仇、对酒当歌、豪情走四方。

市中医院骨伤科  姜宏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