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午,门诊三楼“淮医名医堂”汪再舫主任的诊室里已经坐满等待就诊的病患,无论是熟悉不熟悉的的患者走进诊室里都会亲切地唤声:“汪主任”,此时汪老都会对着患者会心一笑,并热情招呼一声“来啦!先坐下来等一会儿啊。”诊室里的一切显得井井有条。 70岁的汪老精神矍铄,面对病患者,她态度谦和、询问仔细、思维敏捷、广征博引,开了药方后,还要反复叮嘱病人服药注意事项。而病人接过处方,常常会不住的道谢。一上午,汪老甚至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 汪老是淮安市第一位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专家,指导着医院的好几个硕士研究生弟子。虽已近古稀之年,却仍然医心不辍,坐诊、查房、带学生、做科研……她仍然在中医这块天地里潜心耕耘着,被病人们亲切地誉为“济世之舫”。 汪老的学生李鹤不无心疼地说:“汪主任虽然每天只坐半天的门诊,可也要接待几十名患者,常常要忙到中午12点多才能回家。而下午,汪老会组织我们收集材料、总结经验、整理论文。她要将自己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记载下来,给我们以及更多的中医人参考、借鉴。” 仁心奇技救病患 杏林精研成“大家” 在四十多年的从医路上,汪老凭着一颗仁爱之心,殚精竭虑,不断钻研、迎难而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诊疗之路。在2002年,当选为“江苏省名中医”。 20年前的一天,17岁的患者刘某被家人抬入了汪老的诊室,她痛苦地呻吟着,双目因高度浮肿闭合成线状,两下肢紫绀、肿胀,按之没指,多处皮肤溃破渗水。刘某此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却越来越重,家人想放弃,但又于心不忍,最后找到了汪老。经诊断,刘某二尖瓣重度脱垂,心功能IV级,阳气衰微,病情危笃。汪老使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为其开了汤药口服,3天后刘某小便明显增多,全身浮肿减轻,20天后便可自行下床活动。3个月后,浮肿消退,心慌气短症状明显好转。汪老告诉患者家人,此时是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否则病情可能出现反复,家人遂将刘某送至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进行相关治疗。目前刘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78岁赵奶奶由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每行走10至20米就感到胸闷气短,必须停止活动,生活极为不便。在外院应用曲美他嗪及利尿剂,每天还要吸氧12小时以上。由于赵奶奶无法接受长期吸氧,遂找到了汪老。汪老依病情使用了益气升陷法,只用了7剂中药,赵奶奶的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此后,再服药半月,症状完全消失,赵奶奶也恢复了期盼已久的人身“自由”。 47岁的李先生则是一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由于不愿意接受激素治疗,经人介绍找到了汪老,汪老辩证后为李先生开具了补益肝肾、调节阴阳的方子。仅半个月,李先生的症状消失了,连原本异常的肝功能指标也降至了正常。每当说起此事,李先生都赞叹不已。 22岁的丁某被家人带来找汪老时,血象异常、在外院连续输液半个多月仍然高烧不退,被诊断为“白血病”,汪老仔细询问、检查后觉得并不像白血病,于是开了清热解毒的方子,仅3天,刘某的高烧退了,此后身体健康。 除了在中医内科杂病上有独到见解外,汪老在冬令膏方进补方面也颇有研究,每年冬天来找汪老开膏方的市民都是络绎不绝。 40余载医患和谐 她说:沟通化解矛盾 汪老在患者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让她从日复一日枯燥的医生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在4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汪老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患者。她很庆幸自己从未遇到过医闹,“解决的方法,就是多沟通。医患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治好疾病,医生要充分理解病人,用心看病。同样,只要沟通到位,患者也能够理解医生。” 汪老认为,每个医生的考虑角度不一样,会造成看不同医生所开的药不同,这很正常。衡量这个医生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让患者受最少痛苦的前提下,快速有效的治好病。 她为医患关系紧张开出的处方是:医患双方要互相理解。医生多问诊,对病人重视。患者也要容忍医生第一次给自己看病不会马上看好的情况,要了解疾病是有发展过程的。 “学中医很苦,一旦你跨进这个门槛,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不断参悟。”但即便是苦,汪老仍愿穷其一生为中医事业奉献光和热,以岐黄之术惠及一方百姓,以济世之道惠及一方天地。她以博爱之心,用慈善之情,阐释着“大医精诚”这四个字的分量。她说,看着自己的病人逐渐好转,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坐诊地点:门诊三楼“淮医名医堂” 坐诊时间:每周一、二、三、四、六上午(每周二下午,在我院东大院门诊点坐诊) |
(责任编辑:) |
济世之舫,誉满杏林——记省名中医汪再舫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