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为医 一心为民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4-08-11

    正如他的名字,汪为民,这位我院肺病(呼吸科)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医18年来,一心扑在为民上,特别是20114来中医院工作之后精湛医术,满腔热忱,周到的服务,对患者对生命无限敬畏,得到了患者和同行们的高度信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三年来,我院肺病科在他的带领下,勇于创新、发奋进取,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快速发展之路。他自己也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心地演绎着白衣使者的绚丽人生

  钻研医术,有股“钉子”精神

1997年,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汪为民被分配到盱眙县医院工作,做了一名内科医生,一年后,他明确了主攻方向:呼吸系统疾病。自那时起,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韧不拔,不懈探索,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呼吸科医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医术高超呼吸科专家。

“打铁还须自身硬”,与呼吸科结缘后,汪为民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感医学知识不够用的他再次走进校门攻读呼吸专业研究生。3年的学习让他受益匪浅,毕业后,他考入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在新的医院为更多的病人诊疗。凭借自身业务的迅速提高,很快,汪为民便被选派至上海胸科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诊疗水平。

2011年,作为引进人才,汪为民来到我院,担任肺病科主任。成为我院最年轻的临床科主任。我院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但是中西医之间的差异让他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中医的神奇让他赞叹不已,肯钻研的“钉子”精神使他再次卯足了劲头,开始了“西学中”。很快,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的运用,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疗效,慕名而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肺病科的品牌越来越响。我院建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后,他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治病救人,力求精准有效

呼吸等于生命,是没有任何人会怀疑的。作为能给病人第二次生命的呼吸科专家汪为民时刻坚持用“心”救人。在诊疗上认认真真,如履薄冰,力求准确无误。他所诊治过的病人,之所以能对他有口皆碑,这与他对病人极端负责任、对自己所从事的呼吸事业满腔热忱是分不开的。

工作以来,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潜心研究和开展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工作。与其他医生相比,他总是来得早一点,走得晚一点,到病人那里跑动得勤一点。为了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他曾72小时守在科室,没能休息一分钟;为了唤起一名因患肺癌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对生的希望,不厌其烦地与其反复沟通,最终使患者深受感动,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2012年底,103岁的王俊森老人,因治疗效果不佳从外院转入,他神志不清、卧床不起,肺部感染严重,家人焦急不已,面对这样一个高龄危重病人,诊疗经验丰富的汪为民丝毫没有退缩,他细致检查、仔细分析,在给予西医治疗的同时,安排了中医会诊,很快,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下,老人的病情有了起色,2013年1月,已经可以自行下床活动的王老,高高兴兴地穿上唐装,在家人和医生护士的祝福声中,在病房里度过了104岁生日。

患者黄某,反复咳喘20余年,入院时稍动即喘,右腿因动脉粥样硬化而皮肤紫暗,而且右下肢皮肤上还有5cm*3cm大小的破溃。“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静脉栓塞。”仔细诊断后,黄某的危重的病情和一系列基础病让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的床位医生头痛不已。汪主任却在反复分析研究之后,再次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让病人脱离了危险。黄某出院时,不但气喘症状消失了,右腿上的破溃也愈合了,能自行下床活动的他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团结共进,打造名科品牌

从医多年,汪为民深深体会到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要想为病人及时解除病痛,必须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多年来,他始终保持谨慎与钻研的医学态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潜心研究,在治疗呼吸衰竭、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慢性咳嗽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尤其擅长运用支气管镜鉴别肺部肿块、治疗不明原因咯血、进行支气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特别是在肺部肿瘤介入、危重呼吸疾病和呼吸疑难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诊经验。

病人的康复,当然是汪为民最高兴的事同时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医院连续两年的年度考核评比肺病被评为先进集体。对这荣誉,他总是归功于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大家”对汪主任在科室所发挥的作用是充满了钦佩他们说主任是个好伙伴。他没有出身“名门”的傲气,没有业绩显赫的张扬。有的是低调做人的谦虚和笃行不倦的勤勉

多年来,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早已在汪为民的心底扎下了根,他说,患者将自己的健康与性命托付给了我怎能不尽职尽责?我只愿能够学以致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他不清楚自己究竟救治过多少患者,但明白还有很多患者需要的守护,而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对而言是一种成就感,更是一种身为医者的幸福。

(司婷婷 申琳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