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和怕冷说拜拜~~~~您还等什么,快来预约吧!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7-06-22
    天气越来越热,三伏天(7月12日至8月20日)的高温即将来临。酷暑季节,对熟知中医的“粉丝”来说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主张“天人合一”,通过充分利用季节特点对抗病邪,能取得事半功倍、标本兼治的效果。
    我院连续20年开展“冬病夏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组方到选穴,都是由专家们精心研究而制定的。“用疗效说话!”是我院“冬病夏治”最大的特色,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其中。今年,由儿科、康复科、呼吸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风湿科、针灸推拿科、眼科、治未病中心等九大科室联手,继续为广大市民推出“冬病夏治”特色服务。
    那么,“冬病夏治”治什么?治疗方法有哪些?有哪些适应症与禁忌?今天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对一些在冬春季容易发生或复发、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缓和期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从而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冬春季节减少发作或减轻发作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
    “冬病”为何要“夏治?”
  冬病之所以夏治,是因为只有夏天是除去此类病人体内“病根”的最佳季节。以慢性咳喘病为例,其病根就是寒和痰,寒痰一日不除,咳喘一日不愈。而盛夏时节,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这时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冬病夏治”治什么?
    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总的来说冬病有两大特点,一是平素阳虚体质,畏寒怕冷;二是疾病症状遇寒加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肺系疾病: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2)小儿疾病:小儿反复感冒、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寒性胃病、慢性腹泻等;
(4)骨关节疾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四肢麻木等表现阳虚寒甚者。
(5)其他:喜暖怕凉、遇冬怕冷、冻疮、免疫功能低、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及“亚健康”人群。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在临床上,冬病夏治的方法以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最为普遍,此外还有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方法。其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一般每10天贴1次(根据病情不同,也可能五天或七天贴一次),三伏期间共贴3~5次,并且最好坚持3年。
   “三伏贴”贴在哪?
    冬病的产生多为寒湿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贴敷,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伏贴一般多选择身体前面的膻中、天突,大椎、肺腧,以及足三里、肾腧等穴。具体来说,哮喘病人选天突、肺腧;鼻炎病人选择大椎、肺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选择膻中、肺腧等。当然,根据所要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不同,贴敷时选择的穴位也是不同的。
    “三伏贴”里是什么药?
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皮肤温度、湿度最大,气血趋于体表,毛孔最为开放,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现在的三伏贴,对古方进行了优化、加工,精选适合病情的、天然的、具有穿透温散等作用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等温阳化淤药材,经过炮制后,用药汁调匀,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面,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三伏贴”期间要忌口吗
一是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天热人容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吃鱼虾、海鲜。
    贴完药饼注意些啥?
   除了要忌口,还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如穴位皮肤有轻微的灼热刺痛感甚至出现小水泡,属于正常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局部反应严重,出现大水泡等,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三伏贴”是否人人适宜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而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过冬病夏治能获得疗效。因此,患者应先去医院就诊咨询,看自己是否适合,然后再贴。
    哪些人不宜贴“三伏贴”?
    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2岁以下的幼儿。
 
    2017年“三伏贴”时间表
   初伏:  7月12日(周三)——7月21日(周五)
    中伏:  7月22日(周六)——7月31日(周一)
  中伏加强:8月1日(周二)——8月10日(周四)
   末伏:  8月11日(周五)——8月20日(周日)
  
    开展“冬病夏治”的科室:
    门诊一楼:儿科、康复科
    门诊二楼:肺病科、脾胃病科、心血管科、针灸推拿科、风湿病科
    门诊三楼:眼科
    聚贤楼(食堂)二楼:治未病中心。
(责任编辑:张娣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