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来满院春 杏林花开今更香——我院“第六届中医药科技周”精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7-07-14
医院的发展,人才是根本,技术是核心、创新是灵魂。秉承“人文中医,绿色中医,科技中医”的思想,2012年起,我院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中医药科技周”,以进一步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院的科技内涵和品位,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医院的专科特色优势,推动中西医交流与融合,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7月3日至7月7日,“第六届中医药科技周”如约登场,本届科技周继续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以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为主线,强化了科技的内涵和品质,整个活动好戏连台,精彩迭出。 亮点一:健康中国基层行·百市千县精准健康扶贫基金正式启动 7月3日,第六届中医药科技周开幕式暨健康中国基层行·百市千县精准健康扶贫基金·淮安启动仪式在我院隆重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冰、市政协副主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晓阳、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赵国强、我院院长叶春晖、广东省卓如医疗慈善救助基金会副主任谭国仲等领导和专家出席。 开幕式上表彰了一年来在重点专科建设、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医教研等中医药科技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院长、党委书记叶春晖在开幕词中表示,医院将以此次科技周的举办为契机,继续打造“医在淮安”品牌的中医药服务特色,以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打造“强心、精心、暖心”“三心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以重点专科发展为主体、以特色专科和治未病专科发展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架构,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开幕式上,我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重点专科领域发展,并在学术交流、专科共建、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建立了新的平台,促使两院“中西”合作进一步深化,医研和专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院在三进三帮、大走访等系列活动发现因病致穷是一重要“贫根”,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医院与广东卓如医疗慈善救助基金会设立“健康扶贫资助项目”,首期针对普外、泌尿、妇科微创诊疗的400名贫困患者,通过慈善款项定向补助医保外的自费部分费用,使其能够切实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7月10日,已享受到慈善基金全额补助的首例患者老何因“输尿管结石”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一分钱未花就治好了病,现已康复回家。 亮点二:召开中医院发展高层论坛 为加快我市二、三级中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步伐,提升中医药医疗服务的辐射力及影响力,7月4日,我院召开中医院发展高层论坛,来自我院医疗集团单位及部分兄弟医院的相关领导与专家110余人参会。 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背景,论坛邀请了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晓阳,江苏省中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徐凯教授两位管理专家,他们分别以“如何加强对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如何运用整合医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如何做好质量控制”作了精彩演讲。演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为我市各级中医院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坛的举办,使与会人员对进一步打造品牌、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促进了二三级医院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亮点三:开展师承拜师仪式暨市名中医工作室授牌仪式 7月5日下午,随着6名师承学员庄重地拜师、奉茶、鲜花,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振兴教授、风湿病科主任钱先教授、儿科袁斌教授三位全国知名专家,作为师承指导老师首次来市中医院接受了新弟子的拜师帖,开坛授徒。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方式之一。多年来,我院坚持将这一形式贯穿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自2006年开始,在院内遴选优秀中青年骨干医药人才,拜省、市、院级名医为师,跟师学习,目前已经开展了三批“师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次师承遴选的6名青年中医骨干,将通过跟随导师坐诊、查房、开展科研等途径,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增长才识,修行品德,提高素质。 当天,来自省中医院的三位专家还分别以“心血管病的诊治发展”、“附子、乌头临床使用”、“浅谈中医儿科科室发展与管理的个人体会”为题,作了专题学术讲座。同时,医院还首次为马岳青、蒋莉、李寿皊等8位市名中医设立了工作室,这既是医院高度重视人才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门诊服务、深化医改工作的具体要求。 亮点四:举办“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基层医师培训班 7月6日,由我院主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协办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基层医师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各市二、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的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治未病”是中医关于疾病预防的理论和实践,早在两千年前,医家圣书《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至少有70%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避免或降低风险,尤其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顾维超,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江毅,市卫计委副主任俞伟男等11位专家分别从“略论温阳法在糖尿病并发症诊治中的运用”、“从最新流调审视DKD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治”、“从糖尿病研究进展看治未病理论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和与会代表们互动,针对如何运用治未病理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亮点五:举办中医院医疗集团第二届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竞赛 中医药理论与技能是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夯实临床医、药、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基础,在集团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7月7日,我院医疗集团举办的“第二届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竞赛”,将整个科技周活动推向了高潮。 比赛以团体形式进行,通过医、药、护相关中医药理论知识层层考核,每队由一名医生、一名药师、一名护士组成,最终我院两支代表队及涟水、盱眙、楚州、金湖4家县区中医院代表队共6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答题的形式,以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激烈的角逐,由孙洁、赵晶、高雨思组成的市中医院1队脱颖而出,获得团体冠军。 此次竞赛与往年一样,邀请了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单位医护人员精读中医药经典、钻研中医药专业技术的热情,也促进了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本届“科技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选题科学、贴近临床,名家荟萃、引领高端。在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大家感受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体会了传统中医药的疗效,领略了科学管理的风采,蓄积了加快医院发展的力量。 科技风来满院春,杏林花开今更香。在实现“医在淮安”的宏伟目标的征途上,淮安市中医院人以创新的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实现中西医并重,以独特的视角和开放的胸襟,为建设更高品质的“三甲”中医院而不懈奋进。 |
(责任编辑:张娣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