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中国,有1亿人在假装懂康复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9-01-11
许多人对康复十分陌生,特别是初次来做治疗的患者,他们对此的认识和描述真让人哭笑不得:“我每天治疗就是要做电的那个、踩车、摇手”、“来,你那康复按摩按两下真舒服”……今天,就由我院康复科副主任胡勇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真正的康复治疗是什么。 话题一:康复是什么? 有人说:康复不就是按按胳膊,按按腿嘛?还有人说康复就是针灸理疗。 答案是:康复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简单地讲,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不仅包括传统的针灸理疗,最重要的是现代康复,包括PT、OT、ST等。 50岁的徐叔叔感到腰酸背痛,两个膝关节走路时也疼痛不已,经过检查分析是腰椎间盘突出与膝关节积水骨刺。蒋同伯主任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治疗方案,给予针灸、磁振热、蜡疗、超短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徐叔叔说:“坚持了20天,现在感觉身体轻松,经络舒畅,走路膝盖也不疼了,真的很满意。” 话题二:脑卒中或骨折后康复是必须的嘛? 有人说:康复不康复都一样,有钱了就做,没钱也别花那冤枉钱了。 答案是:对于脑卒中或骨折术后患者来说,康复是必须的,而且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假如康复不及时,会留下很多后期问题,比如关节的磨损加快,异常模式以及心理问题等等。对病人来说,做不做康复,大不一样。 话题三:中风后康复越早越好嘛? 有人说:康复得等到病情稳定以后再开始,太早开始会加重病情。 答案是:脑卒中早期康复很重要,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生活,回归社会,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研究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而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 43岁的程女士,2年前因为脑出血于当地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留下后遗症左侧上肢肌肉张力高,形成手臂屈曲挛缩。期间在当地医院治疗,但症状未能改善。直至去年9月,程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康复科。经过20天康复治疗后,左手以可以轻松放下;治疗40天时,她的左手能够很好的把握方向盘,自己可以开车了。 话题四: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多长时间可以结束? 有人说:康复最佳时间就是3个月,有人说康复最多1年。 答案是:理论上认为3-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1年以内的康复可以促进肢体及认知等功能的大部分恢复,2年以内仍有部分功能可恢复。 以前的观念是2年以后基本定型了,但现在研究表明,2年以后康复仍有获益,现在不再以时间为限制。只要不放弃,坚定康复的目标,持之以恒,就能在回归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自我。不要给患者划圈(设定具体时间),因为如果既定时间没有完成或实现,很容易打击患者康复信心。 话题五:康复的疗效到底啥样? 有人说:康复就那样吧,做了还是不能正常走路? 答案是:康复除了需要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的参与,还需要家属的配合,更需要患者的主动锻炼,如果患者缺乏主动性,康复的疗效就不会太好。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预后,也就是疗效的要求,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认知下才行,必须要有合理的康复目标,如果没有,就不要谈所谓的疗效。 27岁的小张在工地被重物砸伤,致使跟腱断裂,关节活动受限。来到我院进行跟腱修复手术后,康复科给予手法松动牵拉、器械肌力训练、红光治疗等治疗。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现在小张已经可以脱离拐杖,自主步行。 话题六:康复的目标是什么? 有人说:不要问我们心理预期目标,我们做康复就是想恢复到跟原来一样。 答案是:康复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以功能为导向的,疾病有轻有重,轻的可以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但是实际情况,大多会或多或少留下后遗症,我们要明白患者最重要的是回归到生活和工作中,重新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功能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如桑兰、张海迪等等。我们设定目标都是基于患者的功能状况,而不是凭空而说。 话题七:康复治疗患者家属能自己做嘛? 有人说:康复治疗很简单,不就是躯体上活动胳膊、拉拉腿,这些我们家属都会做的。 答案是: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具体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 临床发现,不少中风患者自行在家做康复,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以致后果非常严重。 此外人们对康复的误解还有:
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按摩...
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法国,在我国则始于1983年。由于我国康复医学起步晚,康复医学的科普知识宣传不够,使康复医学的观念仍停留在推拿、按摩、针灸等治疗手段上。正解:针灸、推拿、按摩只是康复医疗的一部分内容,称之为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立足于“生理—心理—社会—疾病”的模式,运用现代解剖学、运动学、神经发育理论、功能代偿理论以及运动再学习理论等,形成了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等现代康复技术。经过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现代康复治疗疗效好于单一的传统康复治疗。因此,现代康复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应该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康复治疗=理疗
物理因子治疗,简称理疗,包括利用电、光、超声、磁、力(含运动、 压力)热、冷等,历史悠久,范围宽广。很多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前身,即是“理疗科”,有的医院甚至还保留这样的称谓。但理疗不等同于康复治疗,理疗只是康复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正解:康复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不是用药和做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和认知训练等。
康复=痊愈
“祝您早日康复”,这句话相信大家经常挂在口边。康复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指疾病痊愈了、完全恢复了、病好了,如果不能痊愈就不叫康复。但其实,康复不仅仅是痊愈。患病后没有完全恢复,遗留不同程度残疾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医疗来改善功能,这也是康复。正解:康复的标准定义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医疗、教育、工程和社会等手段),采用团队工作模式,通过改善、代偿、替代的路径,对有功能障碍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消除或改善他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康复=锻炼身体
很多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自己操练就行,不需要技术,很多健身私教的运动康复模式也被误认为康复就是健身锻炼。正解:康复训练属于医学范畴,而不等于体育锻炼。康复的服务对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常人,随时都会出现病情变化,不能按照体育训练来对待他们。由没有医学知识的人训练病人,可能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此外,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格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更要掌握人体运动学、生物力学、运动障碍学、人体解剖学等专业知识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专业治疗技术。正规有效的康复训练应该在康复医师、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
(责任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