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反复心衰 医生搭“线”救命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9-04-02
    今年70岁的杨大爷,7年前因心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当地医院安装过心脏双腔起搏器,可是近年来却频频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为此反复住院治疗过好几次,都只能缓解症状。一个月前,老人受凉后症状再次加重,胸闷气促不能平卧,当地医院以心力衰竭收治入院,虽然给予了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却始终不见好转,情急之下,儿女赶紧带着老人来到我院,找到了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鲁锋。
    鲁锋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后发现,患者心电图QRS波明显增宽,达到198ms,提示其心房、心室运动严重不同步;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EF)仅有34%(正常值>50%),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依据最新的心衰指南,若不尽早解决心脏收缩不同步现象,心衰症状难以纠正。可以采用三腔起搏器又称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来解决以上问题。
    考虑到杨大爷年纪较大,又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病,肾功能也不太好,鲁锋决定尽可能将创伤减至最小——尽可能保留老人原有两根起搏电极,只做一次穿刺,“搭一根线”到左心室,将双腔起搏器“升级”为三腔起搏器。术后,老人胸闷气短消失,心电图形态和宽度均接近正常人,心脏电同步性恢复,且心律规整,心脏彩超显示射血分数(EF)上升到52%。
    鲁锋介绍,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特点。对于反复心衰,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部分患者来说,采用三腔起搏器又称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是个不错的选择,其优势在于可一定程度恢复左右心室收缩的协调性、最大程度改善心脏做功的效率,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鲁锋表示,“搭一根线”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对医生的要求也很高,人的心脏分为4个工作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正常情况下左右两边是同步收缩的,这样才能把血泵出去满足全身器官的血供需求。杨大爷的心脏之前因为房室传导阻滞,在右心房、右心室植入了两根“人工”电线缓解了部分功能障碍。反复心衰主要是和左心室的“罢工”有关,这就需要在此处加一根电线来缓解矛盾。
    术前要对原有的起搏器型号、电极等进行匹配检测,并制定周密安全的手术方案,放置于左心室的电极,需要通过一根冠状静脉窦绕行去目的地,而且只有把电极放到该静脉分支较深部位,才不容易脱位。术中发现,由于反复心衰,杨大爷的心脏明显增大,冠状静脉窦的入口十分难找,而且,由于这根静脉走向迂回,分支纤细,电极线绕了3个弯才到达目的地。
    “心脏起搏器相当于心脏的‘充电器’,永久停留在体内,是心脏病患者最重要的救命措施。”鲁锋提醒患者,起搏器安装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时更换起搏器电池;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感冒、定期检测起搏器的功能状态。如果经常出现夜间睡觉被憋醒、尿量变少、脚踝浮肿、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警惕心衰的发生。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