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一面旗!我院内科支部书记、呼吸科主任汪为民和他手下的兵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2-25
   “汪主任,手外科有台急诊手术,患者左腕血管神经肌腱割裂,伴发热,CT显示肺部有炎症,请您尽快来会诊……”
    2月18日中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汪为民博士接到电话,戴上口罩匆匆走出家门。

我是党员,我必须先上!
   
       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市新冠肺炎防治临床专家组成员的汪为民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管是刚端上饭碗,还是半夜睡得正酣,随时可能接到任务,参加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组织的市级专家远程会诊。
       同时,他还要负责本院发热门诊及留观疑似病例的筛查及诊疗工作,以及全面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从节前至今,他未曾休过一天假,始终站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一直在临床一线“连轴转”,为医院疫情防控做了大量的工作。
       2月6日上午,一位由急诊120送来的老年肺癌患者,发热伴咳嗽,肺部感染严重。由于患者有外出史,高度可疑。汪为民立即组织ICU、肿瘤科等多学科会诊,根据患者血常规、胸部CT检查、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研判。最终,专家组考虑患者发热是因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导致,在予以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后,将患者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单间隔离的同时,采取“抗感染+扶正祛邪”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老人病情好转出院,“疫情当前见恩情,感谢你们救了我。”出院时,老人边说边落了泪。
       “先别担心害怕。”疫情期间,这是汪为民对患者说过最多的话。他用随和的声音、严谨的态度、丰富的诊疗经验,给患者及家属吃了定心丸,许多患者焦虑而来、放心而回。
       多年来,家人的鼎力支持,使汪为民能够一心扑在工作上,“孩子自律性很强,很努力也很懂事,他很担心我会被感染,有时间的时候我俩就视频聊一会,报个平安,也互相鼓励。”提起正在读高三的儿子,汪为民的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前方积极支援,后方筑牢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在汪为民的带领下,大内科系统医务人员个个争先恐后,不畏艰险,8名支部党员主动请缨加入医院防控感染的第一梯队,纷纷坚守在隔离病区主战场,忙碌在发热门诊、急诊科、呼吸科门诊第一线,践行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誓言。
    该科已连续抽调5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及市定点医院工作。

    支援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护士长 徐星星
    支援地点:市第四人民医院
    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崔磊
    主治中医师 庄沂   护师 武雪
    支援地点:市“新冠肺炎”观察点
    副主任医师  徐新华


    除了增派人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科室还要做好普通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由于季节变化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科室人员更显不足,大家主动放弃休息,认真排查、仔细询问,越是特殊时期就越是严谨。
 汪为民博士和他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战友们”

       主治中医师吴龙传是科里有名的“模范”,他舍小家为大家,已经住在医院里一个月没回家了。“我和陈宇是男医生,必须‘冲锋’在前,所以我俩坚守在了RICU一线。”吴龙传说,“在这种特殊时期,我也想守在家人身边。但是,我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单是为病人,也是为家人。”
吴龙传再三权衡每一条医嘱                                            陈宇认真调整呼吸机参数

       护士长支援武汉后,刘海燕挑起了科室“管家”的担子。由于人手不足,外加许多零散而琐碎的事情,她几乎每天都加班。而她的丈夫陈果也是名医生,忙碌的他们无暇照顾家中两个年幼的女儿,全靠父母帮忙,孩子亲笔画的《我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诺诺言言爱你们》的画让人看得格外心疼。
 
       97年出生的池源是科里年龄最小的护士,“池源=驰援,可惜没选到我去支援。”性格活泼的她面对疫情以来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没有丝毫抱怨,总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让身边的同事对她刮目相看。


 

疫情当前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还有许多像吴龙传、陈宇、刘海燕那样

默默坚守的医务人员

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
用实际行动

诠释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感谢在疫情面前

   挺身而出的你们!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