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战“疫”|“无处不管”的感控团队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2-26
她们,在战“疫”刚打响的时候就上了前线,却会在战“疫”结束后最后一个离开,负责“终末消毒”等扫尾工作,这就是感控团队,她们时时刻刻坚守在临床一线。 今天,我们来近距离了解我院的感控团队。 快速反应 筑起防控堡垒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感管科承担着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避免疫情在医院内传播和扩散、最大程度保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等众多工作任务。 ![]()
“疫情就是命令”,自1月20日我院召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部署会后,副院长陈璟带领感管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控规划部署,与感管科认真研读上级部门下发的每一份文件,尤其是对疑似患者接诊检查、预检分诊问询、环境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逐一梳理,不漏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细节,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她还经常带领感管团队深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放射科、急诊科、ICU等重点区域进行实地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沟通,落实解决。
![]() ![]() 日行万步 奔走在防控一线
“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才能为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感管科科长刘玉莹说,这是陈院长经常提醒她们的话,她深感感控责任重大。
为此,感控团队每天都日行万步,奔走在防控一线,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
回忆这一个月多来的工作,刘玉莹的心中百味杂陈。
辛苦吗?辛苦。 累吗?累。 虽然身心疲惫,但我们不会退缩! 这段时间,让她感动、感恩的是——她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作战,团队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自1月20日以来,感管科团队再也没了下班的概念。从完善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设置、布局流程、“三区两通道”划分、各种标识、制定全院感染管理防控方案、编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手册”、做培训课件、开展防控疫情实地演练、规范、检查、督导防护用品的使用、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等各项防控工作,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同时,还要分批次、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开展感控培训,如医护人员、技师、保洁员、餐饮工作人员等,确保培训全覆盖。 ![]()
每天,刘玉莹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平均得接80多个电话。三更半夜回到家里,却一度压力大到失眠:发热门诊、CT室空气消毒设施是否到位?每个区域洁具是否配置齐全?各个操作流程是否可行?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穿戴?医疗废物怎么处置?标本的运送路线……躺在床上闭上眼,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杂事”、“琐事”。她知道,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在疫情真正来临前确保件件落实到位。
![]()
创新培训
做好感控标准的“售后” “严格标准、严格流程、严格程序,谁都不能例外。”是管控团队一贯的作风。 疫情防控需要人人参与,培训特别重要,而疫情防控又不能开展大规模现场培训。感管科钱春霞创新思路,采取了线上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以PPT课件、现场指导、微信群、QQ群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尤其对抗疫一线人员防护用品使用,确保人人过关,共开展培训20余次,既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感控工作的认识,又确保了他们对感控工作的依从性。 为检查培训效果,每周都会利用“问卷星”平台,围绕人手一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手册”,对大家进行考核,确保疫情防控科学知识人人知晓。 ![]() ![]()
新冠肺炎属于法定传染病中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这项工作由感管科的戚晓晓承担,她不但要报卡,还要联系医生询问具体事宜,此外,她还要运用“杏林系统”对病房发热、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逐一进行筛查,看病程记录和床位医生沟通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开展各种监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感控团队用责任与担当 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确保了我院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 |
(责任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