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如“破案”!被“怪病”折磨大半年后,问题找到了!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3-24
  “于主任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老公的病不知道还要耽误多久!”近日,患者许先生的妻子边说边将一面写着“为病患除病痛妙手仁心,从医者崇医德杏林春暖”的锦旗送到淮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于一江的手中。
  48岁的许先生近半年来总是觉得口干、喝水多、小便多、周身乏力、手足麻木、食物模糊,夜里也总是睡不好,于2020年2月初到医院检查,查出“肺腺癌”,并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
  术后的许先生发现食欲不振,周身乏力症状并未缓解,迫使许先生在疫情之下再次到医院就诊,可辗转了多家医院,就是找不出病因,解决不了问题。家人看着他身体越来越难受,焦急不已,2月21日,经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于一江。
  于一江仔细询问病史,再结合许先生的临床表现,心中有了推测——很可能是“肺腺癌”转移到了垂体,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不易被诊断出来。结合这一推测,于一江让患者抽血检查了相关激素,结果和他猜想的一样——垂体功能减退。
  随后,于一江又安排许先生做了垂体增强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垂体瘤,结合“肺癌”病史,考虑是肺癌垂体转移,建议他去上级医院治疗。
  2月25日,许先生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他半年多来的不适症状得到了缓解。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术后不便出门的许先生,特地让家人制作了锦旗、写了感谢信送给于一江。许先生的女儿在感谢信中写到:“我父亲因食欲不振,浑身无力,频繁呕吐等症状入院,于一江主任凭借认真观察,丰富经验仅用4天诊断出我父亲的病因,使他及时得到救治。”
  其实,想成为一名明察秋毫的“医学侦探”可不容易,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但其病情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实验室诊断方法繁杂琐长,不易被一般医师所熟悉,有时反而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要合理地选择检查方法,及时地确诊疾病,才能成为合格的“侦探”。
  “侦探”于一江就是一位优秀的内分泌科医生,他为患者找出罕见病因的例子还很多。
  2017年8月,44岁的朱女士因“反复乏力伴短暂性意识障碍4年,加重1周”前来就诊,经询问,朱女士4年来一直反复心慌手抖、乏力,这些都是低血糖引起的,可是朱女士之前辗转多家医院,始终没能找到导致低血糖的原因。
  普通人如果一直低血糖早就出大问题了!她为什么拖了4年?会不会是“胰岛细胞瘤”?这是一种生长在胰腺的高功能内分泌肿瘤,会间歇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人体出现突发的严重低血糖。经过进一步检查,朱女士最终被确诊为胰岛细胞瘤。
  2018年7月,68岁的乔女士因颈部疼痛四肢麻木到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检查时却发现血钾1.5mmol/L(正常为3.5~5.5mmol/L),紧急请内分泌科会诊,经询问病史,发现几年前就存在低血钾情况,但之前就诊的医院未引起重视,间断补钾,并有发作性的手足无力症状,这些症状都符合醛固酮瘤的临床表现。通过肾上腺CT平扫+增强和相关激素检查,最终确诊为醛固酮瘤。
  还有一位35岁的黄女士,因体重两年内长了40斤,月经也莫名其妙的“消失”前来就诊。经询问病史,并为她做了细致的检查后,发现黄女士昼夜皮质醇节律测定异常,考虑肾上腺腺瘤会分泌皮质醇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闭经等一系列身体上的变化。通过肾上腺CT检查,黄女士被确诊为左侧肾上腺腺瘤。
  内分泌科医生往往给人感觉是看糖尿病的,其实内分泌科的疾病很多也很复杂。以上的三位患者经手术解决病因后治愈,经随访现身体状况均很好,未复发。
看病如同“破案”
梳理疾病相关的“线索”
结合辅助检查的“证据”
最终找到致病的“真相”
将患者的从疾病的沼泽中拉出来
这,是每一位医生的追求!
专家简介:
  于一江 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面防治与损伤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尤其对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完成省、市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及淮安市科学技术奖3项,参编医学专著4部。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