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先生自幼右腿功能障碍,30年前右侧股骨近端不慎骨折,体内植入了32.2cm的髓内钉。不久前,他的右侧股骨颈又因摔倒而骨折,如何取出“钉子户”,植入“量身定制”的髋关节,还要让郝先生稳稳地行走,骨伤科谢松林团队费尽了心思。 苦恼的郝先生 家住宝应县的郝先生自幼右腿功能有些障碍,行走时微跛,30年前右侧大腿不慎骨折,在上海某医院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这在当时是国内十分先进的治疗方法,30年来,这根长达32.2cm的髓内钉成了郝先生右腿里的“钉子户”。 本以为会和这个“钉子户”一直相安无事地相处下去,可是4月30日清晨,郝先生在家洗衣服时不小心摔倒后,就疼得起不来了,在当地医院经X线光片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全髋关节置换是最佳手术方案,但前提是得先取出30年前植入患者体内的髓内钉,无奈当地医院条件有限,做不了这个手术。 “钉子在身体里30年,还能不能拿下来?” “会不会影响走路?” “难道还要再去上海去做手术?” “如果去上海,孩子要上班,照顾起来也不方便。” …… 手术要做,可是去哪里做,一家人拿不定主意。说来也巧,家里亲戚前来探望,说起之前在淮安市中医院骨伤科谢松林主任那里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恢复得很快,术后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建议郝先生去看看。 郝先生的儿子听闻立刻多方打听,发现谢松林不但在患者群中有着很高的口碑,他又在万方、维普等网站上查到谢松林及其团队在权威期刊发表过论文30余篇,擅长骨科创伤、脊柱、关节等手术,尤其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关节置换手术方面经验丰富,这才放下顾虑,带父亲前来治疗。 “费尽心思”的谢松林团队 谢松林认真询问郝先生的病情后,联合麻醉科、输血科、影像科、康复科等科室为其制定了包括手术方案、治疗方案、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的康复等一系列计划。 据谢主任介绍,由于患者体内的髓内钉年代久远,要想取出,首先得查明身份,如出自哪个厂家,型号多少等等,而这些‘身份信息’,经验再丰富的医生,光靠X光片也无法凭肉眼准备判断,这就需要充分做好手术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由于患者情况特殊,自身骨营养不良,后期预后可能会相对较差,为此,需要对患者股骨进行反复精准测量,设计好方案,个性化定制“加长版”假体。经过2周的等待,郝先生等终于到了长约20cm的专属假体(正常12—14cm),5月16日上午,谢松林主刀,秦树连、张振国两位医师辅助,为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倡导快速康复理念,为了减少患者创伤、术中出血和软组织损伤,医生们在术中操作特别小心,可患者腿里老旧的“一”字螺钉和U型髓内钉在体内被骨痂牢牢地包裹,取钉时,螺丝帽突然断掉了半截,由于时隔30年,术前准备的50多把各种型号的螺丝工具都不匹配,这无疑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开槽凿洞”——谢主任当即作出决定先在骨头上凿了个小槽,结合断钉取出器一点一点“抽丝剥茧”,终于取出了原有的髓内钉。6个多小时后,为郝先生“量身订制”的假体完美地在他身体里“安了家”。 术后,为了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麻醉清醒后,谢松林团队立刻着手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郝先生术后第1天可以下床站立;第3天可以在康复师的搀扶下行走,还能在床上弯腿穿袜子!“想不到手术效果有这么好!来对了,来对了!”说起这段就诊经历,郝先生连连称赞。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用模拟人体关节结构的材料置换病损的关节来达到消除关节病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近年来,淮安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市中医院骨伤科,注重中西医结合,突出微创理念,“关节置换”已成为科室“招牌”技术,为淮安众多关节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专家简介: 谢松林 骨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 ,1994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职研究生学历,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中青年骨科专家,淮安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原解放军第82医院骨科主任,2000年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进修一年, 2018年9月来市中医院工作。 从事骨科25年,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娴熟,开展各类大、中骨科手术5000余例,擅长骨科创伤、严重复杂的脊柱、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四肢复杂的高能量损伤,全身多处复合伤,重大批量伤病员的抢救与治疗,特别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手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路手术;严重创伤的保肢治疗以及老年髋关节骨折、老年胸、腰椎疏松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有深厚造诣,在苏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先后在中华级、国家级等骨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论著10篇,参编著作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SCI论文1篇。 |
(责任编辑:宣传科) |
“钉子户”在身体里扎根30年后,右腿再次骨折,看医生如何处理?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