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全身多处转移,免疫+中医疗法让体表肿瘤完全退缩!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8-04
  肿瘤术后全身多处转移,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生命是否已经“山穷水尽”?
  前不久,67岁的朱大爷肺腺癌术后3年,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其中颈部结节长势特别迅猛,大小约90*61mm,让朱大爷倍感绝望……
意外发现肺占位
术后全身多处转移
  今年,67岁的朱大爷在2014年12月体检时,意外发现左肺占位,做了左上肺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恶性肿瘤)。但是这一切并没打倒一向乐观的朱大爷,他积极配合治疗,术后还在当地医院进行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
  在平安无事的度过了3年后,2018年11月的一天,朱大爷洗脸时无意中摸到颈部有一肿块,心中有点慌张,不敢有任何的耽搁,立刻到医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颈部肿块大小约27*19mm,不幸的是:除了这个肿块,右侧腋窝和左肾上腺还分别发现了4.2*5.2cm和4.2*5.4cm的占位。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做穿刺活检后,病理切片提示:左颈淋巴结、左肾上腺、肺多处转移,这一噩耗让乐观的朱大爷陷入绝望,但还是在家人的鼓励下又积极进行了4个周期的维持化疗。
治疗过程一波三折
免疫疗法+中药,让大爷看到了希望
  今年2月初,朱大爷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体温最高38℃。家属拨打120送至淮安市中医院急诊,在排除新冠肺炎后,朱大爷被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采取“抗感染+扶正祛邪”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回家休养。
  在家休养的朱大爷发现左侧颈部肿块又长大了,可是由于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朱大爷觉得“宅在家里”最安全,就耽搁了下来。直到4月初,才来到市中医院肿瘤科就诊。
  此时的朱大爷左侧颈部肿块已经如拳头大小,约76*54mm,严重影响呼吸和脖子的活动。肿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陈爱飞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使用化疗联合安罗替尼靶向治疗的方案。在治疗两个周期后,6月中旬复查B超显示,颈部肿块还有进展,长大至90*61mm。
  针对这一情况,陈爱飞带领肿瘤科团队再次对朱大爷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决定调整治疗方案,改用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配合抗癌散结、健脾和胃的中药口服。
  这次抗癌方案的调整,给了“野蛮生长”的癌肿迎头一击,治疗1个周期后,朱大爷左侧颈部肿块开始缩小,疼痛也缓解了不少,7月25日,复查B超显示,肿块已缩小至15*9mm,肉眼基本已看不出肿块了。
  看到这一结果,朱大爷和家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前看到化疗药、靶向治疗药在用,肿块却一直长大,真的是感到了绝望了!陈主任说调整治疗方案,我们也是想着,既然来看病就听医生的,试试看吧!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比单纯西医治疗办法多吧,但实在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如今,朱大爷左侧颈部肿块变小了,不再胀痛、麻木,脖子活动也恢复了正常,老人的精神也一天天好了起来,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朱大爷的儿子特意定制了印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八个大字的锦旗送给陈爱飞和他的肿瘤团队。
  据陈爱飞介绍,免疫治疗是近年才兴起的,它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与以往的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不同的是,免疫治疗针对的靶标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了,肿瘤细胞一旦增殖它马上激活了已有的记忆,T细胞就会去杀伤肿瘤,所以免疫治疗一旦有效,病人的生存期比化疗患者的生存期要长。
  由于免疫治疗并不是人人有效,它有效率仅有20%—30%,所以陈爱飞开始给朱大爷治疗时,并没有首选这个治疗方案。
  而此次免疫治疗能取得这么显著的疗效离不开中医药的功劳,尤其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中药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增加放化疗疗效,减轻消化道反应及免疫、造血系统损害,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并且在西医治疗后,配合服用中药,可以巩固前期治疗效果,防止残余肿瘤细胞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