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淮安市吴鞠通医师奖”获得者、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师张雨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8-29
癌症(又名恶性肿瘤),一个令人生畏的词语。在很多人眼中,癌症是死亡的代名词,是难以降服的不治之症。而他——“淮安市吴鞠通医师奖”获得者、淮安市名中医、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师张雨,是位敢于向癌症恶魔开战的斗士,是生命的“摆渡人”,坚守抗癌一线31年,始终不渝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探索肿瘤预防和治疗的突破口,将无数被癌魔缠身而濒临死亡的患者重新送回健康的彼岸。
带瘤生存 药食并施
通过辨证施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特点和优势。张雨认为,中医药应当早期且全程参与肿瘤的治疗,而不仅是晚期患者的“最后选择”,倡导“带瘤生存”,更新治癌观念,体现的是整个抗肿瘤过程中的务实态度。今年80岁的李奶奶,3年前被家人送来中医院时,卵巢癌腹腔广泛转移,在外院接受化疗后效果并不理想,呕吐反应也特别重,老人坚决拒绝化疗。为了让老母亲活下来,子女带她找到了张雨,寻求中医中药治疗。张雨通过中医辨证采用“扶阳学派”理论,以益气温阳利水的中药汤剂口服,配合活血解毒散结的“红乌胶囊”(开草药代加工)口服,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平日里,老人还结合着张雨为其开具的龙葵、五点草等中草药泡泡茶,每月花费不到1000元,家里完全能负担得起。如今,老人精神挺好,胃口也不错,还经常来张雨诊室坐坐,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
“衷中参西” 提升疗效
“如何更好地遵循‘衷中参西’治疗理念战胜癌细胞,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是张雨一直挂念的事儿。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张雨逐渐对胃癌、肺癌、肠癌等探索出一套抗转移防复发的治疗方案,他认为中医抗癌在遵循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不应墨守成规,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建新理论、新观点。正是因为他秉承这样的观点,很多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肿瘤患者,经过他的精心治疗,症状逐渐好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市民李大爷64岁,2年前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前不久来市中医院就诊时一肚子腹水、胀痛难忍,采用常规的腹腔化疗(先放腹水+小剂量化疗药灌注)方法效果欠佳,张雨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一改往日的腹腔化疗方法,“老法新用”,采取先大剂量化疗药灌注,12小时后放腹水,并配合中药口服、穴位外敷等综合治疗,仅治疗了2个周期,“奇迹”发生了,经复查B超,李大爷的腹水基本消退,腹围从95cm,减少到80cm,生活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 张雨说,如果把肿瘤比看成一粒变异的不良“种子”,那么西医放疗化疗是想方设法杀死“种子”,而中医中药则是下功夫改变土壤,让不良“种子”难以成活。换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能扶助正气,又抑杀不良“种子”,正胜邪退,许多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悉心培养 青出于蓝
“中医的发展不仅要有理论的创新,也需要学术的继承。”在肿瘤科,老师对学生倾囊相授,放手实践,鼓励创新是张雨培养人才的一贯思想。“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将来都超过我,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张雨对团队的青年医生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对待医术,他精益求精,勇挑重担;对待患者,他热心耐心,真诚理解;对待属下,他无私体贴,恩威并重。张雨以一份朴实、一份执着诠释着医德的真谛,展现着一位名中医的风范,为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
(责任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