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易某某,女,84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区。
主诉:反复咽部不适伴盗汗1年。现病史:患者近1年来反复出现咽部不适、易疲劳症状,伴有易感冒、乏力、盗汗等。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否认药物食物过敏性,久居淮安,否认天津、上海、国外等中高风险疫区旅游居住史,否认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口、鼻腔粘膜轻度肿胀,鼻腔及咽腔未见明显分泌物,扁桃体无肿大,手掌心潮热,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喉痹肺脾气虚},西医诊断:{慢性咽炎}。
诊疗措施(治法及中医治疗):太子参20g,山药20g,白扁豆20g,黄芪30g,焦山楂20g,茯苓15g,神曲15g,炒麦芽35g,陈皮15g,炙甘草15g,乌梅10g,石斛15g,炮姜6g,木香6g,西洋参30g,佛手10g,桑椹15g,防风15g,天花粉10g,红花8g,百合20g,杜仲15g,益母草10g,仙鹤草20g,浙贝母15g,黄精12g,杏仁12g,淡竹叶20g,肉桂6g,酸枣仁15g,合欢皮12g,炒白术12g,续断12g,炒白芍20g,大腹皮12g,五味子12g。中药16付,熬膏用,早晚2次空腹温服。
辨证分析:患者患病日久,外邪侵袭,无及时发泄,卫阳被遏,不得宣泄,邪不外达,结聚咽喉,则咽部不适。患者舌质淡,苔白腻,提示脾不健运。舌质脉象大便形状均是喉痹肺脾气虚之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