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王先生1年前发现大便带血
以为是痔疮
便没当回事
直到去年12月便血加重
才到医院就诊
竟查出肠癌晚期多处转移
已到了无法手术的程度!
好在
淮安市中医院
大肠癌多学科治疗团队
让患者重获新生
便血不在意,一年后查出晚期癌
61岁的王先生在1年前就出现了大便带血的症状,一直以为是痔疮,便没当回事。从去年12月开始,王先生便血加重,才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来到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
在肠镜检查时发现异常,病理结果显示腺癌。然而,后续的检查结果又给王先生更大的打击——两肺发现多个结节,可能是直肠癌晚期肺转移;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管壁增厚,局部占位,并侵犯膀胱、大小约为32mm*28mm*35mm,肿瘤也转移到膀胱了......“晚期、多处转移”这些字眼如同一张“死亡通知书”,让王先生和家人陷入了绝望。
“这可怎么办啊?”王先生感觉整个脑子都懵了。看着一家人担忧、焦虑的样子,肛肠科副主任孙建建议他们去外地的大医院看看再做决定。这话一下点醒了王先生。他决定去北京或上海的大医院看看。
从上海回淮,中西医结合缩小肿瘤
没想到10天后,王先生又来到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找到了孙建。原来,王先生去上海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徐烨教授。徐教授接诊后告诉王先生,他目前是肠癌晚期多处转移,不适合手术,建议先化疗缩小肿瘤再择期手术。徐教授听说王先生是淮安人之后,告诉他,自己在淮安市中医院有工作室,可以先去淮安市中医院做中西医结合治疗缩小肿瘤,然后自己再去淮安为王先生手术,避免患者来回奔波之苦。
孙建很快联合肿瘤科、肺病科等大肠癌多学科治疗(MDT)团队,共同评估王先生的状况,专家们细致讨论后,制定了“先行转化治疗,待肿瘤退缩后再行根治手术”的治疗方案。
小贴士
转化治疗就是将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的肿瘤。初始不适合手术切除常常是因为患者肿瘤负荷大、转移瘤数目较多、靠近大血管、术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等,一般经过全身系统化疗、靶向、免疫、中医药等综合治疗,使肿瘤缩小,将最初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切除的肿瘤。
12月15日,王先生转入肿瘤科接受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XELOX)化疗方案,在进行第一周期治疗中,患者尿中出现了粪渣,大便带血块,考虑患者由于直肠癌侵袭膀胱,引起的膀胱—直肠瘘,使食物残渣、粪便及肠内容物从肠管经瘘道进入膀胱引起。12月24日,孙建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术+末端回肠造瘘术。
之后,患者又接受了2个周期的XELOX化疗方案,期间还通过中药口服帮助患者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不适症状。
2月3日,患者复查CT提示直肠肿瘤较前缩小。大肠癌多学科治疗(MDT)团队专家再次评估认为,患者肿瘤已明显缩小,满足手术治疗的条件。孙建立刻联系徐烨教授,并安排择期手术。
微创除肠癌,出血量不到50ml
随后,经过20天的综合调理,患者身体素质变好,各项指标达到手术指征,2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徐烨教授带领孙建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成功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不到50ml。
术后,王先生配合中医治疗促进肠蠕动,早期排气,加速康复,经过精心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患者转入肿瘤科继续进行化疗,杀灭可能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孙 建 肛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肝胆、胃肠各种疾病腹腔镜下微创治疗,熟练开展甲状腺小切口手术及腔镜下微创手术,熟练开展各种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在微创治疗腹壁疝方面有较多经验。特别是近年来联合省内及上海等地专家,在微创治疗各种消化系统肿瘤方面非常成功,为老百姓享受“家门口名医”做出大量努力。发表包括SCI及国家级期刊论文多篇。
孙建介绍,直肠癌转移始终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未经治疗的直肠癌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而经过根治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达60%以上,因此,行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直肠癌转移的最佳方法。
作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市中医院肛肠科联合多个临床科室成立大肠癌多学科治疗团队,可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该方案涉及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肠道手术、术后康复、中医药治疗等多方面,在治疗肠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健 康 科 普
结直肠癌早期患者,若能及时发现病情,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治疗后甚至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很难被发现,等到出现症状如腹痛、便血,再去检查、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
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风险因素和规范的早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改善疾病的结局。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结直肠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为40~74岁。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结肠镜、高危因素评估、粪便潜血、直肠指诊和粪便基因筛查等。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