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淮安市气象台发布暴雪+结冰双预警,淮安迎来2024年最大一场降雪,厚厚的积雪将整个城市银装素裹。欣赏雪景的同时,路面的积雪也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
为尽快畅通就诊通道,保障来院群众通行安全,淮安市中医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雪停路净”的号召,全力以赴打好打赢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攻坚战。在市卫健委党委的迅速部署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展开行动,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院区扫雪除冰工作中,在风雪中构筑起暖心屏障,确保“医”路畅通。
2月4日傍晚,总务科安排人员在院内路面撒盐,防止结冰。2月5日凌晨,院党委书记叶春晖带领各党支部拿起铁锹、铲子、扫帚,组成“扫雪大军”,集中力量扫雪除冰。大家不畏严寒、干劲十足,忙得热火朝天。
经过两个多小时合力奋战,在早晨7点之前,院区主干道的积雪全部清理完成,极大方便了患者出行和就诊。
忙完院内扫雪工作,医院又组织职工铲除院区周围马路上的积雪和冰层,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雪中最美的风景。
在清扫积雪的同时,医院相关科室及时启动了遭遇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和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
健康小提示
切记防冻保暖。雨雪天气气候寒冷,出行务必注意防滑、防摔、防寒保暖工作,可通过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鼻的刺激,重点保护“头部、背部和脚”免受严寒侵袭。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冠状动脉在寒冷的刺激下,易痉挛收缩,增大并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护,要及时服药,切忌劳累,注意保暖。
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当前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应该适当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注意防寒保暖,室内保持经常通风。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快速气温变化容易引发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需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饮食应温软素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烟戒酒。
雪天出行注意事项
步 行
下雪天出门穿上防滑鞋,不要跨步太大,否则很容易滑倒。最好不要手插兜,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地起到对身体的平衡作用。
骑车出行
骑电动车、自行车要减速,尽量选择平坦处,尤其冻冰后高低不平容易滑倒。不能拐硬弯,并且拐弯时速度放慢;遇到结冰路面最好步行。
开车出行
◆ 清除鞋上积雪
由于雪水会使鞋底变得湿滑,如果踩油门或刹车踏板时脚下打滑会很危险。
◆车速控制很重要
路面结冰,首要的是控制车速,其次要和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追尾事故。
◆ 沿前车的车辙行驶
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需要停车时要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侧滑。
◆打滑别紧张
在行车途中出现侧滑或甩尾现象不要惊慌,轻收油门然后略微回正方向,在转向与回正间不断调整。待车辆回正后再轻踩刹车,直到整个情况完全控制住。切忌在出现侧滑或甩尾的时候猛踩刹车。
这样走路很“防滑”
其实,医生们要告诉大家的就一句话:
请向呆萌的企鹅君学习走路!
为啥学企鹅走路能在雪地不摔跤?
技巧关键是:
走路摇摆
这么做的目的是控制身体平衡。
还有,要双脚不停地小步向前走路,
外八字是最好的,
保证自身重心在脚下,
步伐短,曳步走。
一旦摔倒后这个动作别做!
市中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张振国提醒:在失去重心时,尽量以身体的侧面着地,避免关节部位直接撞击地面。在倒地后,如果意识清楚,不要立即从地上爬起,特别是老年人更加要注意摔倒后的正确做法:
摔倒后,应该检查一下何处受伤。首先对后背、腰部及髋部进行自检,再看看主要的关节是否都能活动,一般雪后骨折多集中在腰、髋、手腕和膝踝。
一般手腕和膝盖部位骨折较轻的,人们还能勉强活动,如果腰疼,千万不要乱动,否则很可能造成脊髓损伤,甚至有瘫痪的风险。此时最好平躺,立即拨打120,说明呼救目的、患者基本信息、正确表述详细地址,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及时救治。
特别提醒:帮忙救人者不宜随意背或抱腰部受伤人员,应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
误区:
人们摔伤后往往还有一个误区,即为减轻疼痛,常常会揉捏骨折部位,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这样不仅会加重骨折,还可能导致骨折移位,甚至二次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