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干燥综合征困扰30年的她,三次跨越1000多公里来淮,只为找这个老中医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3-05-10

4月11日,70岁的易奶奶在网上完成预约挂号,从湖南长沙出发,乘坐6个多小时高铁,跨越1000多公里,抵达江苏淮安。她像往常一样,住宿一晚,次日一早,便来到淮安市中医院,这是她第三次来到这家医院。

“李主任,我又来开膏方了!”易奶奶走进诊室,就笑眯眯地向淮安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李寿皊打招呼。“上次开的膏方很管用,我现在吃饭有食欲,胃胀、反酸都没有了,也不拉肚子。”

“好好好,气色不错啊,舌头给我看看。”李寿皊主任边说边仔细地查看起患者的舌苔脉象。

1684224714326798.png

患病30多年,寻医一波三折

易奶奶30多岁的时候莫名掉牙,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白细胞低,怀疑白血病,又去湖南湘雅医院做了骨髓穿刺、免疫抗原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最终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素治疗,易奶奶的病情有所控制,可是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也让她十分痛苦。

药学专业毕业的她深知激素副作用对身体的危害,便开始寻求中医药治疗,她去过长沙的各大医院,也去北京找名医看了几年病,却一直收效甚微。眼干、口干、干咳、消化道症状逐渐加重。虽然中药副作用小,但是易奶奶喝药后胃肠反应比较重,导致药物不能吸收,最后连饭都吃不下了。

直到2019年年底,易奶奶接到姐姐的电话,建议她来淮安市中医院,找淮安市名中医李寿皊主任试试,李寿皊是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生,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易奶奶的姐姐毕业后一直在淮安工作,几年前也得了干燥综合征,她觉得在李寿皊主任这里调理得很有效果,因此建议妹妹也来试试。

从半信半疑到三次来淮诊疗

习惯了到大医院找名医看病的易奶奶半信半疑,再加上两地相隔较远,易奶奶并没有打算来淮安,在姐姐的帮助下,她加了李寿皊的微信,将各类检查结果、舌苔逐一拍了照片发过去。李寿皊根据病情给出了调整用药的建议,易奶奶尝试后,感到胃肠不适的症状的确有所缓解,她有了来淮的想法。

可是,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易奶奶只能推迟来淮,李主任也只能偶尔根据微信图片指导一下用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微信诊疗只能看到患者面色、舌苔,无法掌握脉象等情况。”李寿皊说,“我一直建议她当面来给我看看。”

直到2022年9月24日,易奶奶才第一次来到淮安市中医院,找到李寿皊。此时的她慢性病容明显,面色苍白无华,周身乏力少气,不想吃饭,吃点东西就腹泻,口干、眼干严重,舌质红,光滑无苔有裂纹,脉沉细。根据患者身体的实际状况,李寿皊开出了膏方。

由于感觉不适症状有所好转,而且膏方成品比中医药汤剂分量少,每次服药后胃部不适感明显减轻,2022年12月13日,易奶奶再次找到李主任开膏方。

2023年04月12日,易奶奶第三次来到淮安市中医院,此时的她胃口好了很多,想吃饭,胃不再反酸,吃点东西就腹泻的状况也终于消失了,虽然依旧消瘦,但是气色明显好了很多。李寿皊根据患者新冠阳康后慢性咳嗽的症状,调整了用药,再次开了膏方。

“每次开完膏方,我就可以回家了,医院熬好之后,会快递给我,都是小包装的,一次吃一小包,一料膏方可以吃几个月,非常方便。”易奶奶笑着说,膏方非常适合她,方便、量少、胃肠反应轻、容易吸收。

如今,易奶奶已经收到医院制作好的第三料膏方。

诊疗思路“阳中求阴”,对症!

为什么易奶奶之前喝了那么多中药效果欠佳,在李寿皊主任这里就明显好转了呢?李寿皊主任解释,干燥综合征中医学属“燥痹”范畴,包括外邪侵犯机体耗伤阴津的外燥,以及情志、劳倦、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减弱,阴阳失衡,津液代谢失调而致津伤液燥、精血不足而生的内燥。很多医生在治疗时会以补气养阴为主。

“我辨证后发现,这位患者属脾阳不振,结合她年老体弱、病程日久,不想吃饭、容易腹泻等病史,如果继续以补气养阴治疗为主,容易进一步加重胃肠负担。因此,我在治疗时阳中求阴,以补脾振阳为主,兼以补血养阴,在方子中加入炮姜、肉桂等性温之品,制成中医膏方缓缓调治。”李寿皊说。

脾主运化,脾气散精(脾能够把精微物质播散到身体各处),津液的产生、运行、统摄、布散都有赖于脾功能的正常进行,若脾气虚或脾阳不振,不能转化精微物质,津液不能布散,则孔窍失养,具体表现就是眼干、鼻干、口干等。此外,中医认为津血同源,血虚则津亏,阴血亏虚则不能濡养脏器。所以,针对这位患者的病情,补益脾气、振奋脾阳可以帮助她的身体运化精微物质,以达到养阴生津、养血润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