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十余年 辨证治疗28天好了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3-04-17

俗话说“痛可忍,痒不可忍”,皮肤痒起来总让人忍不住抓挠,结果越挠越痒,越痒越想使劲挠。尤其让糖尿病性皮肤病患者备受煎熬,82岁的苗老伯就是其中一位。

皮肤痒了10余年,就是治不好

苗老伯70岁的时候因外伤导致股骨骨折,术后家人们担心老人营养不够、恢复慢,每天骨头汤、鱼汤等大补食材“轮番上阵”。由于过度进补,苗老伯相继出现口干、口渴等症状,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老伯注射胰岛素会出现皮肤过敏,只能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因此,血糖常常“超标”。

最让老人困扰的,就是相继出现的以下腹部、大腿内侧红斑为主的全身红斑伴瘙痒严重影响了生活。起初以为是湿疹,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最终确诊为糖尿病性皮肤病。虽然用过多种口服的、外用的中西医止痒药,但是却收效甚微。苗老伯常常被折磨得彻夜难眠,身体状态更是每况愈下。1年多时间体重下降了近30斤,身高175cm的他体重却只有104斤,十分“消瘦”。

2022年5月,苗老伯的女儿无意中听人说起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殷学超看病很好,和父亲商量后,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殷学超。

中药喝了28天,竟然不痒了

据殷学超回忆说:“去年苗老伯来就诊的时候,坐着轮椅,皮肤局部潮红、瘙痒、红斑、口干口渴,形体消瘦,舌红绛苔少,脉沉细。”初诊时,他结合老人主诉,根据中医辨病为“消渴”,证属“阴虚血热”。患者本虚标实、阴虚燥热、热邪蕴溢皮肤而发病。治法应为养阴增液润燥、清热凉血止痒为要,便运用“增液汤合桑菊饮”方进行加减,先口服7剂。

复诊记录1:经过7剂中药治疗,老人皮肤红斑减退、瘙痒减轻,病变皮损较前缩小,说明辨证准确,方证相应。但患者仍然觉得口干、口渴明显,便干难解。处方: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天花粉15g,7剂,早晚餐前温服。

复诊记录2:患者口干、口渴明显减轻,皮肤瘙痒程度大减,大腿内侧红斑减退,舌质红、脉弦细略数,大便通畅。证治同前。处方:上方原方继进,7剂,早晚餐前温服。

复诊记录3:皮损基本消退,已无痒感,病情平稳,余无不适,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处方:予六味地黄丸继续巩固疗效。

仅治疗28天,困扰苗老伯10余年的皮肤瘙痒症状就消失了,口干口渴得到明显好转,血糖也一直控制得不错。多次复查空腹血糖在6mmol/L上下,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上下。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真是神了!我10多年来第一次睡了安稳觉,以后看病就找殷医生。”这次就诊经历让苗老伯对殷学超充满了信赖。

从这以后,苗老伯无论身体上遇到啥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殷学超,结下了深厚的“医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消瘦”的苗老伯“长胖”到了135斤,从每天要吃一大把药到现在只要吃1粒降糖药,半粒降压药,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据殷学超介绍,糖尿病性皮肤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呈发作性。糖尿病是导致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根源,其主要病机为“阴虚血热”,因此,临床上主张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汤剂,还可配合中药煎水外洗,内外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