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恶心呕吐5年,多次去医院看“胃病”,医生:病因不在胃!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3-04-11

74岁的王奶奶

5年间反复恶心呕吐、头晕

多次去各个医院消化科看病

却怎么治疗也不见明显好转

没想到

“胃病”只是个背锅侠

真正捣鬼的竟是“它”

“被这个病折腾得不想活了!”

74岁的王奶奶,于5年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开始以为是胃病,吃点胃药也就好了,便没太往心里去。可是近两年,王奶奶的症状越来越重: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增多,常常因为呕吐吃不下东西,人没力气,还经常头晕,去了好几家医院的消化科就诊,做了ct、胃镜、肠镜等检查,均未发现问题,每次补液、护胃等对症治疗后就稍有好转,但是病情时常反复。这让王奶奶的身体、心理都备受煎熬的,经常向家人诉苦“不想活了”。今年,王奶奶的家人听说中医调理脾胃效果不错,便带着王奶奶来到淮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想试试中医。

脾胃病科主任耿昌海仔细询问病情,并翻看了既往各类检查结果,再次为王奶奶进行了胃镜检查,检查中发现患者有胃部息肉,但不会造成长期、反复的呕吐症状。结合患者反复的发作的症状,耿昌海考虑——病因可能不在胃!

耿主任的判断让王奶奶和家人十分纳闷——之前在别的医院住院时,该查的都查了,不是胃病还能是什么?

为了查明真相,耿昌海根据既往经验,安排王奶奶做了头部、颈部核磁共振检查,并邀请脑病科、康复科医生前来会诊。

“一下子感觉身体都通畅了!”

核磁共振检查提示:颈椎退行性变、颈5椎体不稳、颈椎间盘突出并颈4/5节段椎管狭窄。康复科主治中医师李京民会诊时通过触诊发现患者颈椎寰枢关节错位,颈5椎体不稳并颈部多处压痛,结合其检查结果和症状,可以诊断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即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刺激引起的颈肩部僵硬、头晕、头胀、心慌、反胃等一系列交感神经混乱症状,这才是真正折磨王奶奶多年的罪魁祸首。

李京民制定了针灸+正骨的治疗方案,针灸主要取穴风池、天柱、完骨、玉枕、天鼎、人迎等穴位,以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

1681177679449784.png

考虑到患者年纪较大、存在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问题,李京民采取柔性正骨手法,筋骨同治,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寰枢关节得以复位,已达到松弛迷走神经的目的。

仅两次治疗后,王奶奶就明显感到恶心、呕吐及头晕的症状缓解了,她十分惊喜:“太舒服了,一下子感觉整个身体都通畅了!”为了巩固疗效,王奶奶又进行了1个疗程的治疗,彻底告别了恶心呕吐的烦恼。

李京民介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往往五花八门,一部分患者会像王奶奶那样,并不表现出颈肩部的酸痛等症状,而会出现一些看上去和颈椎病毫不相关的症状,如视力减退,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失眠、焦虑、抑郁等。

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初诊时没法找对科室、查不出病根、得不到准确治疗,导致反复“治不好”,使患者丧失了继续治疗的信心。他建议,如市民朋友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康复科进行排查,早确诊、早发现、早治疗。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椎侧前方的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组特殊综合症状。

二、主要症状

通常表现为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手部麻木、听力障碍、记忆力下降、心动过速/过缓、心前区疼痛、血压忽高忽低、恶心、呕吐、呃逆等,部分患者伴有颈部酸胀、僵硬、活动受限,颈部屈伸或旋转时可诱发及加重病情。

三、如何预防?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从轻到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需要采取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几点:

1、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颈部要保持良好的姿势;

2、注意颈部自我保护,颈部不要做过度屈伸及摇摆动作,避免头顶重物;

3、注意颈部保暖,夏日避免空调或电扇直吹,冬日外出可佩戴围脖;

4、要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如高枕睡眠等);

5、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颈椎米字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