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人颈动脉重度狭窄,DSA介入治疗打通大脑“生命线”挽救生命!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3-04-11

“一人中风,全家受累”的不幸

每天都会在很多家庭“上演”

陈大爷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卧病在床

雪上加霜的是

还没来得及手术治疗的他

又罹患“多发性脑梗塞”

右侧颈动脉完全闭塞、左侧重度狭窄

好在淮安市中医院脑外科团队

及时施行DSA介入治疗

争分夺秒打通了陈大爷的大脑“生命线”

今年67岁的陈大爷患有高血压数十年,平时通过口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时好时坏,自己也没在意。1年前,因为不小心摔了跤,臀部出现不适,走路受到了影响,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由于老人十分惧怕手术,选择了卧床保守治疗,希望“养好”身体再择期进行手术根治。

不幸的是在1个月前,老人突然出现头昏、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等不适,病情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意识模糊、言语含糊等情况,家人发现后紧急将他送往附近医院。头颅MRI平扫+MRA提示:多发性脑梗塞、右侧颈内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在当地医院接受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陈大爷的家人多方打听,得知淮安市中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神经外科王旭辉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工作室在淮落户,王教授还担任了脑外科名誉主任,每个月来淮定期坐诊、手术、查房。而3月份,王旭辉主任定于18日来淮。

全家人商议后决定转院,3月14日,家人带着陈大爷来到淮安市中医院外二(脑外)科。

1681177165449590.png

入院后,外二科(脑外)副主任(主持工作)张要田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该患者“多发性脑梗塞,右侧颈内动脉闭塞”诊断成立。可惜的是,由于病程迁延过长,已错过最佳的机械取栓时间窗。张主任立即联系王旭辉主任进行了远程会诊,并制定了治疗方案:经皮动脉支架植入术+经皮动脉内球囊扩张术,这是治疗颈内血管狭窄的最佳方案,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方法。

3月18日,王旭辉主任来到淮安为患者手术,在为患者行脑血管DSA检查时发现:患者右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90%、双侧颈总动脉中度狭窄、基底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脑部的两侧颈部血管都将完全闭塞!

如不尽早疏通闭塞的血管

会继发大面积脑梗塞或脑疝

等待患者的将是严重的伤残或生命的威胁

“先保命要紧!”王旭辉主任当机立断,在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先“放弃”已经完全闭塞的右侧颈内动脉,迅速开通左侧颈内和颈总动脉狭窄。在DSA监控下,他带领团队将导引管经主动脉插到左侧颈总、颈内动脉内,在两处狭窄植入支架,已达到扩开狭窄段血管、顺行性血流再建的目的。

植入支架后,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血流终于恢复通畅,术后患者意识清楚,能回答问题,右侧肢体可活动,正逐渐康复。

生命中枢的守卫者

1、脑梗塞定义

脑梗塞(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出现神经功能异常。

图片

2、脑梗塞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头昏、头晕、昏迷、耳鸣、言语不清、半身或全身不遂或麻木、一侧肢体抽搐等;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也可以是上、下肢症状不一样重。

3、此次救治意义

据脑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要田介绍,像陈大爷这样由头颈部血管闭塞或狭窄引起的多发性脑梗塞的患者,早起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微创介入手术和动脉取栓治疗。

“治疗时间非常重要!尽可能不要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张主任说,随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神经外科王旭辉教授工作室的成立,科室从脑血管病的预防、超早期静脉溶栓、微创介入取栓、重症患者监护管理、早期神经康复等方面入手,着力为患者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程疾病管理模式,使淮安当地及周边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