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绳专找细处断 厄运专挑苦命人
先天右腿残疾的吴女士
近两年,被肠梗阻苦苦折磨
暴瘦40斤,形如枯槁
52岁的她看上去像60多岁的老人
四处求医的她终于找对了人
市中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们
让她重获新生!
“因为她这个病,我们去过淮安当地好几家医院,也去了南京、上海,真的是疼起来要命!是市中医院孙主任他们给了我们生的希望!”回忆起往事,吴女士的丈夫沧桑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他说,虽然这两年求医之路十分艰辛,但是终于在市中医院普外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妻子也再不用被肠梗阻折磨了!
生死关:暴瘦40多斤,生命危在旦夕
52岁的吴女士,17年前生完二胎后,肚子就出现怪毛病,总是咕噜噜地响,但是肚子不疼也没啥感觉,就没当回事。可近两年,她的肚子时不时地疼痛,到附近医院一查才知道是肠梗阻,当时选择保守治疗,定期观察。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吴女士因为肠梗阻反复去医院治疗十余次。到了2022年,吴女士的症状越发严重了,不仅腹痛腹胀,吃不下东西,还经常呕吐,体重从120斤掉到了70多斤。
在淮安本地医院医生的建议下,丈夫带她去了南京、上海的大医院。在南京,医生建议吴女士分两次做手术,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太差,夫妻俩最终没有采纳这个方案,又回到了淮安。回淮安后,吴女士和家人无意中听亲戚提起,市中医院普外科手术做的蛮好,今年2月初,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普外科副主任孙建。
“看到患者第一眼就是瘦,她的肚子却很大,典型的‘青蛙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差,要比实际年龄苍老十多岁。”回忆初次见到吴女士的情景,孙建说,看了她的各种检查报告,又经过细致问诊,孙建了解到,吴女士因为长期肠管炎症导致不完全肠梗阻,出现反复腹痛腹胀,严重营养不良,而且她的右侧腹壁有个10*4cm的脓肿,结合检查考虑肠瘘导致腹壁感染,必须做尽快手术,否则,患者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
由于吴女士目前的身体十分虚弱,手术耐受性差,立即手术风险极大。2月9日,孙建在介入科给患者放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深度减压,同时加强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充分做好相关术前准备。一天后,患者腹胀明显好转,一周后患者身体情况好转,孙建团队实施手术。
手术关:腹腔“盲盒”情况槽糕,粘连、穿孔、水肿严重
2月16日,外一科(普外)孙建团队为患者手术,腹腔镜进入腹中探查后,孙建发现,腹腔这个“盲盒”里的情况十分糟糕:腹腔广泛粘连,远端回肠、结肠肝曲与腹壁紧密粘连,回肠距回盲部约60cm处不仅与腹壁形成外瘘,还伴有回肠、横结肠内瘘。更为糟糕的是,回盲部探及一肿块,不排除恶变可能;术中探及患者小肠长度不足4米,但病变肠管竟然超过一米,且肠管极度水肿,伴肠壁极度增厚。
怎样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保留功能,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呢?
经过慎重考虑,孙建决定将病变肠管、右半结肠切除,并进行1期吻合。由于肠管间、肠管与腹壁间长期炎症导致纤维粘连紧密,分离粘连如同抽丝剥茧,必须异常小心,以防损伤肠管。经过艰难分离后,孙建团队终于将病变的小肠、升结肠一并切除,并将小肠与横结肠端侧吻合,被切除病变小肠长达100cm,已肿胀至成人小臂一样粗。这场艰难的手术整整持续了5个小时。
术后关:中西医结合,促进身体快速恢复
由于肠梗阻时间长,肠壁扩张水肿严重,所以术后发生肠瘘的风险极高,且患者体质差,术后恢复也是个难题。考虑到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孙建想尽可能地帮患者减少住院费用,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于是,他带领团队对腹壁脓肿进行VSD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加快伤口愈合;并配合中药汤剂、中药热奄包、红外线灯照射等中医特色疗法,还请营养科会诊,配备了肠内肠外营养的方案,保证能量供给和电解质需要。目前吴女士已出院回家休养。
据市中医院外一科(普外)副主任孙建介绍,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它不但易导致体液和电解质丧失,引起肠管组织损害,严重时还会出现脱水、休克、肾衰竭等症状,致使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甚至造成肠壁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或死亡等后果。
市中医院外一科(普外)团队结合多学科的优势,开展在利用肠梗阻导管在微创下进行肠粘连松解、全部肠管探查、病损切除,同时进行肠管排列的手术,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