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成功为一名复杂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精准血管腔内扫描评估,找到潜在隐患并制定相应治疗措施。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此次OCT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介入诊断治疗技术迈入高科技、精准化的时代。
什么是冠脉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被称为医学领域的“光学活检”技术,是介入医生的“黄金眼”,可高分辨率展示病变细节,用于精确指导和随访支架植入外(尤其包括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目前血管内血栓探测的金标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介入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3年前,70岁的李奶奶因劳累后频繁出现胸闷胸痛,在外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一直服用预防药物治疗。前不久,患者出现胸痛反复,含服速效救心丸后无法缓解,被家人紧急送至我院治疗,经过冠脉造影发现老人左、右冠状动脉均有70-80%中重度狭窄。
“一般来说,当冠脉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超过75%时,建议进行支架置入。但这不是绝对的。”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心血管科副主任鲁锋分析,有些狭窄程度超过80%,但斑块性质稳定,不一定要放支架;有些狭窄程度不到70%,但斑块性质不稳定,可能也需放支架。为更加精准的判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介入团队决定为其进行冠脉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协助治疗,充分评估血管各部位狭窄程度并指导手术方案。
检查结果提示,右冠脉前降支远端病变处为脂质斑块,伴大量脂核存在,斑块性质相对稳定。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并未植入心脏支架。
根据术中情况并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介入团队调整了诊疗方案,术后,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来营养心肌细胞及强化药物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发生。目前,老人胸闷、胸痛症状得到缓解,已顺利出院。
心脏不舒服,做冠脉造影不就可以了?
为什么还有做OCT?
冠脉造影和OCT:
二维截面图和三维重建图
冠脉造影是传统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仅通过它呈现的二维平面图像,无法了解血管内斑块的三维分布情况,更无法判断易损斑块及斑块的构成。图片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冠状动脉进行微观显像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利用近红外光源,通过导管技术,提供冠状动脉的二维截面图和三维重建图,有高分辨率、无创伤、无辐射、高速、可穿透等优点,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有利于清晰显示各种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特征,以及支架置入后是否贴壁、观察血栓等,对探究冠心病发病机制、优化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OCT系统的独特之处是可以在不牺牲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利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替代造影剂,从而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OCT检查的优势
通过OCT检查,可准确识别冠状动脉正常血管的三层结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易损斑块、血栓、夹层和内膜撕裂,以及其他血管内病理影像,如薄纤维帽易损斑块、巨噬细胞、血管壁微血管通道等一些在常规冠脉造影和IVUS检查无法或不能清晰见到的血管病理改变,指导医师对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可指导医师更加准确地选择支架规格、植入位置,并及时了解支架与管腔的贴壁情况,对支架植入效果进行评价,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OCT检查适宜人群
OCT临床上对于血管壁病变的评估及危险分层、斑块的评价,血栓的检测,支架术后的随访等更精确,对冠心病的诊治能带来质的提高。危险复杂心绞痛患者、支架置入手术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患者可以优先选择OCT检查血管病变。
胸痛中心:抢救生命的“高速公路”
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是市级胸痛中心,它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血管病科、影像学科等)合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辟的一条“生命高速路”。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危险程度,并运用恰当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该中心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医院积极开展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IVUS、OCT等技术,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日趋精准,介入治疗质量持续提高,为淮安及周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