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工作,重中之重。
有人打趣说:现在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不是考虑早上吃什么,而先打开手机看看自己变没变“黄码”?附近有没有人“阳了个阳”了。
那么,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还有什么办法能助力疫情防控,提高自身免疫力呢?
淮安市中医院
中医药防治组抗疫专家团队
向广大市民推出“中医药防疫四大法宝”
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赶快用起来吧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说免疫力低下一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如长期劳累、睡眠不足、嗜烟酗酒、久坐少动、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饮水量少、饮食不规律,平时经常罹患感冒、易感倦乏、消化功能紊乱等。而身体免疫力较强的时候,人不易生病。
(资料照片——非疫情期间拍摄)
据淮安市名中医、市中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周兴武介绍: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采用中医中药方法增强自身免疫力,继而达到“邪不可干”的状态,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一、中医药防疫之“中药预防方”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预防作用,市中医院副院长、市名中医周兴武结合当下天气环境及人群体质特点,针对新冠肺炎的特点及国家防控要求组方,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
★省中医专家组拟方:
炙黄芪15g 炒白术10g 防 风10g
麦 冬10g 藿 香10g 苏 叶6g
芦 根15g 银 花6g 陈 皮6g
苡 仁20g 生甘草3g
适宜人群: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群、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用量:如选择草药,一剂分两次煎煮(也可选择中药代煎),早晚服用;如选用中药颗粒剂,则1剂两袋,早晚各一袋。建议每人3--5剂,最好服用5剂。
服用方法:每次一袋(12~17岁减半),早晚各服用一次或遵医嘱。
开药地点:淮安市中医院门诊各科室
咨询电话:80876038
二、中医药防疫之中医传统疗法
1、艾灸
灸法是用点燃的艾绒放置在腧穴或者患处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性刺激及药物的作用,补气养血、通经活络、培补元阳、平衡阴阳,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拔罐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它将温阳散寒的药物制成药饼,通过外敷在特定穴位给药,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穴位按摩
按摩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缘),用拇指在足三里做上下、旋转、点压按揉等,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按压力度以足三里酸麻胀痛为宜,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等作用。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具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的功效,可以缓解紧张、急躁、焦虑等情绪。手法:拇指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轻柔和缓揉动,以10分钟为佳。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气血,按压可以缓解心胸不适感。手法:轻轻按摩5分钟,按压后喝少量温水帮助代谢。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按摩百会穴可以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缓解焦虑等症状。手法:缓缓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反复做5次。
就诊地点:门诊楼一楼东侧“中医特色疗法诊疗区”
就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7:45-11:30、下午14:00-21:00;周六上午:7:45-11:30、下午14:00-17:30;
三、中医药防疫之中药香囊
中药香囊又称香佩疗法,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历来是中医外治法之一,也是预防传染病行之有效的方法。淮安市名中医周兴武等精心研究组方,配置中药防感香囊,具有芳香化浊、杀菌抑菌的功效。
配方:艾叶、白芷、荆芥、丁香、肉桂、肉豆蔻等。
功效:芳香避秽,杀菌抑菌,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多种传染病。对于感冒,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开药地点:鞠通·内科楼一楼治未病中心
咨询电话:80997026
四、中医药防疫之中医养生保健操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全套动作打下来,不仅强身健体、拉伸经筋,更能充盈气血、滋养脏腑、调节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