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忌讳“瘤”这个字,因为看着它就会联想到“肿瘤”。但有种瘤非彼瘤——颅内动脉瘤,它虽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但一旦破裂将会严重危及生命,致死、致残率极高,是名副其实的颅内“不定时炸弹”。
找到病因的刘老伯
自从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发作了两次中风之后,61岁的刘大伯特别注意保养身体,烟也戒了酒也喝少了,每晚饭后散步,血压血糖在药物控制下也比较稳定。可是最近2个月,老刘常常无缘无故地头晕头痛,时而反复,时而好转。就在一周前,由于气温骤降,头痛明显加重,一测血压比平时高出不少,他连忙去市中医院外二科(脑外),找到了最熟悉自己病情的医生周勇。
考虑到老人的症状,结合既往两次脑梗病史,外二科(脑外)主治中医师周勇建议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来明确病因。由于多年就诊结下了良好的医患情谊,老刘对周勇十分信任,他没有半点犹豫:“周医生,你说检查啥就啥,我都听你的。”
很快,检查结果证实了周勇心里的预判——患者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有个动脉瘤。幸运的是,老刘颅内的动脉瘤较小,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只要每年复查、动态观察即可。
未能脱险的王女士
据周勇介绍:“头晕、头昏常为脑供血不足,既往有脑梗、脑出血等病史的患者都有脑血管造影检查指征,及时检查、尽早确诊尤为重要。”
周勇回忆自己在进修时临床上曾经遇到一位52岁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4个月前聚餐后突然昏迷,及时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仍旧昏迷不醒。医生建议做头颅脑血管造影检查,但家属对是否接受此检查难以达成一致,迟迟不愿签字。不久后,患者出现第二次出血,一查竟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不得已,只能再次行开颅手术进行止血。“最后,虽然我们团队经过百般努力,患者预后并不好,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作为医生,周勇内心十分遗憾。
据外二科(脑外)主治中医师周勇介绍,内动脉瘤并非肿瘤,它是指脑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者后天损伤、而导致的血管壁功能减退、弹性下降。其在血压的作用下,逐渐向外扩张膨出、随时有破裂的风险,就像是在颅内安了个“不定时炸弹”。通俗的说就是大脑血管鼓出的一个“包”,随着长时间的血流冲击,"包"会逐渐扩大,在薄弱的地方突然破裂,导致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意识昏迷、甚至是死亡。
发病人群及诱发因素是什么?
颅内动脉瘤在各个年龄层次都有可能出现,40岁至60岁高发。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是综合性的。一部分先天性的,遗传性的动脉壁薄弱可能是导致动脉瘤产生一个因素。另外一部分后天性的因素,大部分动脉瘤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管壁不断损耗引起的,比如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有严重的头部创伤或感染,也会导致动脉瘤的形成。
脑动脉瘤要怎么检查?
一般来说,主要有CTA(指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MRA,通过特殊的血管成像,把动脉瘤清楚的显示出来。当然,其准确度只有90%,如果说临床诊断高度怀疑有动脉瘤而很难确定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做脑血管造影,这个就相当于一次小手术,通过介入的方式,确定患者是否有这个问题,以便于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市中医院外二科(脑外科)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拆弹”团队对颅脑动脉瘤的处理、方案的制定是及时与完善的,这也得益于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影像学科等多科室的通力合作。今后,科室将与上海、南京等多家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外科建立长期技术合作,为患者提供了最安全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