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40分钟、除颤7次+介入溶栓,医生从死神手里抢回了她!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2-08-18

8月16日,51岁的郑女士(化名)因胸痛拨打120,在救护车赶往医院的途中,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幸好医生护士紧急救治、轮番按压,在经历了40多分钟心肺复苏、7次除颤和心脏冠脉造影、溶栓后,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抢救30多分钟时已抱头痛哭的家属,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紧急拨打120,万幸!

“幸好坐上了救护车,不然就没命了!”提起这段经历,郑女士和家人后怕不已。

其实,在8月15日,郑女士就出现了胸痛,由于疼痛不明显,她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可能是累了,休息一下就能缓解。直到第二天胸痛症状加重,郑女士这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家门口的诊所寻求治疗,诊所医生给予速效救心丸口服,无法缓解症状,建议患者拨打120,去医院治疗。

淮安市120急救站市中医院分站接到电话后紧急出车,在诊所门口接到了患者和家属,在救护车上监护提示患者心率正常、血压正常,医生询问病史后予以吸氧、持续监护,紧急前往最近的市级胸痛中心——淮安市中医院,在到达和平路附近的时候,郑女士突然昏迷、心跳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提示“室颤”,随车医生舒兆瑞、护士郑露露立即心肺复苏,并紧急联系急诊科、心血管病科做好抢救准备。

小贴士:室颤为什么让医生十分紧张?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出现了不规则的颤动。一旦出现心室颤动,对血流的影响,就相当于心脏停搏,因此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室颤近40分钟,危急!

11:29  救护车抵达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卢伟伟立即给予电除颤、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并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微信图片_20220823144203.png

11:40  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鲁锋紧急会诊,并安排导管室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实施心脏冠脉造影,介入溶栓。

12:00  第5次电除颤失败,患者仍持续室颤,患者家属忍不住在抢救室外抱头痛哭,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们却意见一致——继续抢救!决不能现在放弃!

12:05  “有心跳了!”因持续徒手心脏按压而满头大汗的护士长马丽婷高兴地喊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第6次电除颤后,患者出现了窦性心律。

12:22  患者再次发生室颤,抢救仍在继续。

12:23  第7次电除颤,患者再次恢复窦性心律!

心脏介入溶栓,平安!

12:36  患者被送进DSA导管室,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鲁锋为患者进行“心脏冠脉造影”,立刻发现“元凶”——患者左前降支近端已完全闭塞!鲁锋沉稳操作,介入溶栓、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缺血的心肌细胞终于等来了久违的血液,患者转危为安。根据术中的实际情况,鲁锋并未为患者植入心脏支架。

微信图片_20220823144006.jpg

13:50  患者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

8月17日,患者气管插管拔除。

8月18日,患者转入心血管病科普通病房。

“抢救心室颤动患者就是在和死神赛跑,必须争分夺秒!”急诊科副主任卢伟伟说,“这次抢救,医院胸痛中心各科室密切配合、环环相扣,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我们感到特别欣慰,这也是作为医者最大的成就感。”

胸痛中心:抢救生命的“高速公路”

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是市级胸痛中心,它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血管病科、影像学科等)合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辟的一条“生命高速路”。能够第一时间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危险程度,并运用恰当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该中心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医院重视并积极开展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等技术,为心梗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