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 我们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全力当好“侦察兵”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2-04-21

1650504506430356.png

淮安市中医院援沪核酸检测队队员 臧园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这些平时一直默默无闻的检验人,一下子被推到了台前。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分秒必争的检验人在不分昼夜地工作。我们要赶在第一时间发出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的指挥调度提供精准的情报资料。

4月1日凌晨1点,由我们检验科副主任陈寿羽、主管技师付善善和我组成的淮安市中医院核酸检测队随市队抵达上海,大家顾不上休整,立即奔赴检测基地,动手将仪器设备和物资搬运到基地。当天的下午,陈寿羽主任又与其他队友一起前往实验室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物资分类等准备工作。等大家忙完准备回驻地休息时,才发现,已是深夜11点半了。

经过前期短暂的培训,我们迅速上岗。待检样本从各个采样点源源不断地送达。人停机不停!实验室不分昼夜地高速运转着。我们,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争分夺秒地完成一轮又一轮检测。

整个检测过程以区域模块化协调工作,一共有三区,一区是试剂准备区;二区是样品处理和核酸提取区,即把样品中的核酸提取出来;三区是扩增区和结果分析区,阳性样品会在这里被确认。

1650504801547259.png

陈主任和领队一起负责全队工作的协调指挥及物资耗材准备,我和付善善在二区,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时刻提防自己不被感染,还要警惕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在这个区域里,我们身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往往工作不到1个小时便汗流浃背,防护面罩也蒙上了一层水汽。而我们,是8个小时一个班次,有时样本量太多,十多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在这期间大家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还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无疑是对工作人员体力、耐力、毅力的多重考验。

记得刚开始进新的实验室不适应,付善善凌晨下了班,身上粘着被汗水浸透了的衣服,被冷风一吹,当天就出现了感冒、头晕的症状,还发起了低烧。陈寿羽主任急忙找驻地宾馆厨房帮忙,熬了两大碗姜汤,付善善喝下之后又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便退了烧,虽然身体还有些虚弱,但是她没有多申请一天休息,便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了。后来,我们每次都多备一件棉袄在清洁区,下班脱下防护服立刻穿上,便再也没有着凉过。

陈寿羽主任今年45岁,平时话不多,却一直热心公益,荣获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多次,一直是我们工作的榜样。这次出征,温文尔雅的他始终冲在第一线:除了完成日常核酸检测任务,他还参与运送保障物资、班次间的交接协调等等,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当其他队员出现身体不适,或是生活上出现物资短缺时,他都会主动询问、关心,并且协助领队一起解决困难。

3月13日踏上去常州支援之路至今,我们已经离家一个多月了。我们的外出支援,也让留守在医院的同事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他们不仅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来院就诊治疗的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们的日常检验工作,还要完成所有“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并尽快完成市卫健委分配的本地或外地区域全民核酸筛查样本的检测任务。

由于科室人手有限,检验科里亲爱的小伙伴们经常加班到深夜。我们的科主任凌雨不但带头加入PCR实验室排班,而且承担起连续数周的夜间新冠核酸快检值班。白天,他还要兼顾门、急诊检验的工作。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