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敢相信!一个多月!我老公是‘躺着进来,跑着出去’的!”。不久前,患者刘先生来到淮安市中医院康复科复诊,陪他复诊的妻子在诊室外等候时,和病友聊了起来,言语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原来,家住淮安的刘先生一直在上海打工,今年45岁,是位“外卖小哥”。1月初,刘先生在外卖等餐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嘴角歪斜、言语不清,由120送往上海某医院紧急救治,头颅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半卵圆中心出血、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梗灶,出血量约20ml。
入院后,医生给予一系列对症治疗,多次复查颅脑CT,发现出血灶已停止出血,因此选择保守治疗。虽然脑出血停止了,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刘先生又出现了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不张等问题,医生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调节等。
由于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各项开销也大,照顾起病人来不如“家里”方便。自从刘先生“出事”后,家人一边在上海积极寻求治疗,一边四处打听淮安当地哪家医院在康复诊疗方面更有特色。最终,他们根据刘先生的病情,选择了在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等方面经验丰富的淮安市中医院康复科。
1月19日,刘先生由120急救车跨省转运至淮安市中医院,入院前,康复科主任蒋同伯已多方协调,联系好急诊、ICU等科室,为患者入院开放了绿色通道。患者入院时意识模糊、肺部感染严重,身上插了三根导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并正在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接诊的康复科主任蒋同伯带领康复科团队对刘先生的健康状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前期在给予抗感染、清肺化痰、促醒等治疗的同时,配合呼吸治疗师手法胸廓松动、体外膈肌起搏器的应用和呼吸脱机训练等康复治疗。
1月26日,患者SBT(自主呼吸实验)评估成功。呼吸机脱机,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开始运动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手功能康复等,提升患者右侧患肢的自主能力。
1月28日,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蒋同伯、胡勇两位主任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后,予以针灸、中医定向透药以及清热化痰、醒神开窍的中药汤剂治疗。
2月7日,刘先生可以自行进水和进食,拔除胃管和导尿管。
2月10日,在不需要人搀扶的情况下,刘先生自行下床行走。
2月16日,刘先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2月24日,刘先生康复出院了,还能小跑。
对于刘先生的康复速度,一家人用“奇迹”来形容。而在这“奇迹”的背后,是康复团队丰富诊疗经验的运用、精准诊疗方案的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常态化,以及刘先生不怕辛苦、全力配合康复锻炼的结果。
康复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蒋同伯介绍,脑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具有致残程度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很多脑出血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脑出血后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而脑出血早期康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越早开始、获益越大!
他强调,对于脑血管病急性期、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无论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有肢体偏瘫、还是言语不利的,在住院期间都可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血肿量较大、行手术治疗、昏迷、带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术后即可配合康复,可预防肺部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早期就可开始针灸治疗,不一定非要等到病情平稳后,才开始治疗,重症昏迷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功能障碍,提早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