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眼可真多!”
常被形容某人想得多或有心机
然而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
还真的比正常人多长了一个“心眼”
这个“心眼”叫做卵圆孔
长在左右心房之间
不过,多了这个“心眼”
不仅不会“变聪明”
还时刻存在着一定的健康风险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侯先生,今年才37岁,年纪不大,却被头晕头痛的毛病困扰了许久。由于是公司老板,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应酬,而且身边也有情况差不多的同事,便没有重视,头疼得厉害或睡不好觉时,也只是吃点止疼药应个急,从未认真找医生看过。
今年1月,侯先生去唐山出差谈业务,突然发生头痛头晕后晕厥,出现了意识不清的状况,醒后如常。他怀疑自己脑袋里长了坏东西,吓得不轻,急忙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确诊为“脑梗塞,双侧额叶多发缺血灶”。
年纪轻轻怎么就脑梗了呢?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侯先生右心声学造影阳性、发泡实验阳性
,这意味着“卵圆孔未闭”,也就是说心脏上多了个“眼儿”,这才导致了患者不明原因头疼,并引发了此次脑梗。
虽然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是侯先生的头晕头痛症状仍有反复,病因找到了!可是怎么才能根治呢?这让侯先生很苦恼。
经多方打听,他找到了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鲁锋。鲁主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TCD+发泡试验结果,初步诊断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患者头痛是由于身体代谢产物通过未闭的卵圆孔,刺激三叉神经或进入脑循环引起的。
经过详细沟通,侯先生决定接受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彻底解决“身体隐患”。手术前,胸痛中心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和论证,完善了术前评估、诊疗计划及注意事项。
术中,鲁锋主任应用双面封堵伞,仅20分钟就成功完成了卵圆孔封堵,帮侯先生牢牢地“堵住了”这个不该存在的“心眼”,术中出血仅20ml。术后2小时患者便可下床活动。目前,患者头晕头痛明显改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知识延伸:
心脏里为啥会多长个“心眼”?
“每个人在胎儿时,都是有这个‘心眼’的。”鲁锋主任说,“卵圆孔是胎儿发育期心脏里连接左右心房之间的通道,胎儿还未形成成熟的血液循环系统,来自母体的脐静脉血就是通过此通道由胎儿的右侧心腔进入左侧心腔,然后灌注全身,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出生后,右心房压力降低,左心房压力升高,这个孔逐渐消失,通道就关闭了。如果大于3岁,卵圆孔仍不闭合,就称为卵圆孔未闭。”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鲁主任在这里“打了个比方”,他说:人的左心房和右心房就像两个隔壁的房间,中间有一堵墙壁隔着,两边不相通,这个房间掉灰了,也不可能会掉到隔壁房间去。
但如果中间的墙壁上破了个洞,那就有问题了,不仅这个房间的灰可能会掉到另一个房间,而且这个洞口周围本身就是容易滋生灰尘的地方,产生的灰尘会往两个房间掉。”鲁主任说,“卵圆孔就是墙壁上的这个洞。”
卵圆孔未闭主要和发育异常、遗传、病毒感染等有关。根据临床数据统计,大约有25%的成年人卵圆孔未完全关闭,大部分的卵圆孔未闭并不需要治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对于卵圆孔未闭的人来说,在生理状态下,由于左心房内压力大于右心房,卵圆孔会被“暂时关闭”,但在特定情况下,右心房压力瞬间增高(如咳嗽、打喷嚏、快速下蹲、排便及排尿等),会导致卵圆孔开放,引起暂时的右向左分流。
由于卵圆孔内可形成像通道样的结构,血液在通道内流速减慢甚至停滞,易导致这里形成血栓,就像侯先生那样,卵圆孔上的血栓经过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到达脑组织后,会堵塞脑血管造成脑梗塞。
鲁主任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如果出现顽固性偏头痛、不明原因脑梗死、头晕、头痛、晕厥、低氧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要警惕卵圆孔未闭的可能,尽快到医院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