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人类幼崽滴“歪头杀”!
真是把人萌化了!
可是,如果宝宝长期习惯性地歪头,
那可就要引起重视了。
医生提醒:这样的“歪头杀”,可能是斜颈!
去年12月
淮安市中医院推拿科
接诊了一位9个月大的斜颈宝宝
经过一段时间专业的推拿治疗后
这棵长歪的“小树苗”终于被扶正啦!
你以为的“歪头杀”一点也不萌
去年12月,市中医院推拿科接诊了一位名叫豆豆的9个月大的斜颈宝宝,接诊医生胡舒然回忆:“宝宝刚来时头歪向右侧,颜面部看向左侧,颜面部明显不对称,存在肉眼可见的大小眼、大小脸的问题,双侧手脚发育也有明显的不对称,右手难以握拳,右侧脖子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块。”
后来经过了解,原来在豆豆2个月大时,家长就发现了孩子习惯性向右歪头,后来去医院检查发现,其脖子右侧的胸锁乳突肌有局部增厚,确诊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当时接诊医生建议家长在家中每日给孩子揉捏患侧胸锁乳突肌和牵拉脖颈,等到1岁后进行手术治疗。
之后,豆豆妈每日坚持给孩子牵拉脖颈,可是7个月过去了,宝宝歪脖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颈部的包块也越来越明显,头无法向右侧旋转,面部不对称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豆豆妈十分焦急,一是害怕再拖下去孩子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二是担心后期担心手术治疗不能彻底治愈斜颈。四处打听后,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市中医院推拿科。
专业推拿免去孩子手术之苦
推拿科中医师胡舒然仔细查看豆豆的情况,发现豆豆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肉眼可见明显包块,大小约3x2cm,边界清晰,质地硬,活动欠佳,右侧颜面部明显偏小,嘴角歪斜,颈项向右侧旋转困难,向左侧弯困难。考虑到此时豆豆的斜颈并发症较为严重,且斜颈本身治疗时间偏长,于是胡医师制定了一周6次,每次15分钟的推拿治疗方案。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豆豆妈看着日渐减小的颈部包块,更加坚定了使用推拿治疗孩子斜颈的决心,3个月后复查胸锁乳突肌超声,结果显示豆豆的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仅相差0.4mm,不必再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每周仅需要推拿一次巩固治疗。这一消息,让豆豆妈喜极而泣:“得了这个病很不幸,但是遇到你们真的很幸运,谢谢你们治好了孩子的病。”
推拿科中医师胡舒然介绍,儿童斜颈大致可分四类:先天性肌性斜颈、姿势性斜颈、眼源性(斜视)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其中以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为常见,1岁以内孩子通常会选择保守治疗。
淮安市中医院推拿科在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方面,主要以中医特色小儿推拿为主,专业医生使用特定手法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可加快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软坚散结,最终使肿块消失,达到治愈目标。
“先天性肌性斜颈”有哪些表现?
1、头向患侧(胸锁乳突肌异常的一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
2、患侧胸锁乳突肌出现紧张,增粗、变硬等,甚至可能摸到包块;
3、颈椎旋转和侧弯受限;
4、颜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脸部窄平,患侧眼睛和耳朵偏小,两侧耳朵不等高。
一旦出现了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宝宝情况。
“歪脖子”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当然不是!
临床上,有些宝宝出现头向一边偏歪,但是颈项处无明显可触及包块,颈椎活动良好,彩超检查也没有问题。这多见于“姿势性斜颈”,通常发生在宝宝刚学会抬头时或者家中始终一个姿势怀抱宝宝的情况下。
“姿势性斜颈”无需进一步推拿或者手术治疗,只需要在家中自行干预即可。
针对肌性斜颈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
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选择保守治疗,通常以推拿治疗为主,推拿手法包括按揉法、弹拨法、弹拨法、被动牵伸法等手法,一般整个治疗过程需要3-6个月时间,治愈率在90%以上。发现得越早,治疗得越早,恢复得越快,且对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如果临床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数建议手术治疗。
胡舒然强调,如果发现家里的宝宝出现头习惯性的向一侧偏歪,或者一边颈项处可明显触及肌肉包块、挛缩、增粗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宝宝的临床症状和彩超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宝宝是否存在肌性斜颈的情况。
如果确诊为肌性斜颈,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通过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改变婴幼儿颜面部不对称、斜视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