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呐,年纪大了,就什么病都容易找上门,那些光明正大找上门的还好说,最起码清楚是什么路数,就怕那种“偷偷摸摸且不太冷静”的,真的是伤你于无形之中。
最近几年,家住淮安的王大爷就在“不知不觉”中碰上了“隐形杀手”——沉默性房颤。
2号楼的王大爷脑梗住院了,小区群里大爷大妈们顿时炸开了锅。为什么呀?王大爷身体硬朗着呢,虽然听说他有高血压,但是平时特别注重养生、锻炼,定期复查,连感冒都没有见他得过,怎么会突然脑梗了呢?
幸好王大爷就诊很及时,经过当地医院积极抗凝、溶栓等治疗,老人很快就恢复出院了,没有留下后遗症。与此同时,医生也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个隐匿的杀手——房颤,医生嘱咐王大爷出院之后要长期口服抗血栓和控制房颤的药物,定期抽血检查。
“高血压控制不好会得中风,这个我能理解,可是我从来没觉得心脏不舒服啊,这也会导致脑梗?”王大爷被医生弄糊涂了。
为了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前不久,王大爷慕名找到了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鲁锋。结合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鲁主任进行详细评估,老人确实患有房颤,只不过,正常情况下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常见症状,也有少部分患者对房颤毫无“感觉”,王大爷的房颤就属于这类——沉默性房颤(又称无症状性房颤)。它在老年人当中并不少见,虽然没有症状,但是危害可不小,在治疗上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为解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胸痛中心鲁锋主任带领团队认真评估,制定左心耳封堵手术方案,为患者的心脏撑起了一把“保护伞”,降低了患者因房颤带来再一次中风的风险。
“这样的治疗方式很特别,没想到堵住心脏的‘耳朵’就能预防心脏里长血栓,我再也不用担心血栓会掉下来啦。”现如今,王大爷恢复良好,心情也格外美丽,之前因房颤带来的惊吓和担忧终于可以告一段落。
一、房颤是什么?
这个杀手为何不太冷静?
据淮安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鲁锋介绍:房颤,不只是心跳的感觉,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房颤时左心耳内的血流非常缓慢,这将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由于左心房不规律收缩,左心房内皮容易受损,加上左心房增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因素致使左心房内血流变得缓慢、淤滞,容易形成湍流、涡流和血栓。左心耳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会引起排空速度显著降低,致使左心房内形成的小血栓极易进入左心耳,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大块血栓。
左心耳内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动脉,则会导致该动脉供血的脏器出现异常——如果栓子脱落流入颅内动脉,极易堵塞脑血管造成大面积脑梗塞;
如果栓子脱落流入下肢,会导致下肢动脉闭塞,出现疼痛、走路跛行等症状;
进入肠系膜动脉,引起肠系膜动脉栓塞,出现腹胀、便秘等表现。
所以预防血栓栓塞尤其重要!
二、房颤为什么是脑卒中重要的「幕后推手」
鲁主任说:“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一直是心血管病科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预防房颤患者脑梗塞发生的关键,是预防血栓的形成。传统的方法是坚持服用抗凝药物,但是服用药物需要频繁化验和调整剂量。后来通过临床发现,目前90%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血栓,是在左心耳形成。因此,通过左心耳封堵能降低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脱落,预防卒中的发生。
三、什么是左心耳封堵手术?
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房的残余附属结构,是连接心房的一个狭长的管状盲腔,因外观像人的耳朵而得名。其内部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易产生血液涡流。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式,以大腿上的股静脉作为手术通道,通过导管在左心耳内释放并固定伞片,隔绝左心耳的出口,能够永久封闭血栓形成的根源,避免血栓进入血液四处游走。而且这个手术在60-9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通常不会有特殊的不适感,创伤面积小,安全性高,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老年人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恢复。
左心耳封堵术不仅能从根本上预防房颤引发中风的风险,而且还能避免因长期口服抗凝药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彻底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此外,鲁主任提醒,房颤在老年人中很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越高。出现心慌、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