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守护 ——记援疆医生、淮安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汤立新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科   点击数:   日期:2021-08-24

79日上午,汤立新走出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手术室,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他刚为一名肛肠病患者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他舒了一口气。

1629943662638623.png

汤立新是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中医师,也是我市派往新疆的援疆医生,在进行这场手术的前一晚,也就是78日晚上,汤立新刚结束三年半的援疆任务回到家中。虽然回来后有一个月的休整假期,但心系患者的他顾不上休息,坚持到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

1629943689925351.png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奎屯市1000多个日夜,汤立新也是这样将患者放在心上,把医者的大爱洒在了奎屯的土地上,也把精湛的诊疗技术留在了奎屯的土地上。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肛肠队伍

奎屯市是淮安市对口支援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所在地。201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中医院主动提出,希望安排肛肠病专家帮助医院建设和发展肛肠专科。经过层层选拔,汤立新被淮安市委组织部确定为援疆干部人选,并于20188月抵达奎屯中医院,挂职副院长。

1629943726766944.png

其实早在2013年,奎屯中医院就有建设肛肠科的想法,汤立新被派去开展了半年的援助工作,在他的帮助下,该院肛肠科建设有了雏形。

“半年的时间太短了,我那时候离开,他们的肛肠科靠自己培养的医生还支撑不起来。”谈到第二次援疆,汤立新对工作目标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2018年院领导安排我再次援疆,我很高兴,下决心要利用这次援疆机会,扎扎实实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肛肠科人才队伍。”

在奎屯中医院,汤立新是为患者诊疗的医者,也是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提升诊疗水平的老师。他不仅把肛肠病诊疗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给当地的医生,还带领他们申报课题,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

他带去了复杂肛瘘高位挂线低位切开术、深部脓肿一次性切开挂线术等新技术,还帮助引进了高频肛肠治疗仪、超声雾化熏洗仪等新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肛肠科的诊疗水平就医条件。他指导并参与申报的兵团七师科技局课题《枯蛇花熏洗汤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60例临床观察》成果已经在肛肠科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汤立新将数十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当地医生,兑现了援疆之初的诺言。

最放心不下患者

“从江苏来的专家,就是不一样!我跑去乌市(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做过两次手术了,最后反而在奎屯除了根!”因多次手术不理想,痔疮反复发作的哈萨克族大叔哈那提对汤立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1629943769479492.png

援疆期间,汤立新救治了许多像哈那提一样的患者。他共开展手术700余例,带教查房200余次,指导手术300余台,其中疑难复杂手术100余例。为千余名肛肠病患解除了“难言之隐”。

37岁的叶先生因复杂性肛瘘做了三次手术,术后症状一直不见好转。听说江苏援疆医生水平高,叶先生便找到了汤立新诊疗。仔细检查后,汤立新为叶先生进行手术,术后配合中药坐浴、耳穴埋籽、红光理疗等一系列治疗,叶先生治愈出院。

援疆期间,虽然每天上班时间是早上十点,汤立新始终坚持在淮安的作息习惯,每天六点起床。“虽然我在援疆,但是淮安的一些患者经常会通过微信或电话找我咨询问题。每年五一、国庆和春节回家,都有一些十分信赖我的患者等我做手术。”汤立新说。

每逢节假日回淮安,汤立新都会出现在医院的门诊、手术室或病房里,因为那里,有信任他、等待他的患者们。这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看到患者康复,是我最大的快乐!”汤立新说。

离家乡很远,却离家国很近

在新疆,汤立新除了完成各类医疗保障任务,还积极参加各类义诊、帮扶活动,平均每年坚持去离医院几百公里外的地区义诊78次,为当地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629943796835325.png

当被问起能否适应新疆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变化时,汤立新表示,最想念的是家人。“父母都8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我这一走三年,赡养父母、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很不容易。”汤立新说,自己援疆期间,一家人经常通过视频探讨人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这里离家乡很远,却离家国很近。”援疆期间,汤立新恪尽职守,两次被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评为“援疆先进工作者”,当选为“伊犁州卫生优秀援疆专家”。

淮安后,许多新疆的同事和患者通过微信,向汤立新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和深深的不舍。“援疆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汤立新说。跨越4000公里,汤立新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