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核酸了吗?”“疫苗打了没?”自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又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战役打响了,这两句话不知不觉成了当下最常见的问候语。来自淮安市中医院的15人核酸采集小分队于7月22日抵达南京支援。
星夜兼程,抵达当晚即投入“战斗”
人们对核酸检测的需求激增,南京各个核酸检测采样点有序运作,接到市卫健委下达的支援南京核酸采集任务后,淮安市中医院仅用1个小时就组建完成15人队伍,2小时后随淮安驰援南京核酸采样检测队出发,星夜兼程,于7月22日晚21:00抵达南京驻地,22:00便进入社区,开始了第一场核酸采集工作,充分展现了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
“请摘口罩,抬头,张大嘴、啊……”
“一会儿就好了,不疼的,别怕!”
核酸采样需近距离接触操作,队员们总是一边向受检者讲解如何配合采样,一边娴熟地为他们采集咽拭子样本。这样直面疑似病例、未知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操作的严谨性,再加上酷暑高温的天气,对采样医护人员更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汗水模糊了双眼、浸湿了衣衫,但是她们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给了前来检测的居民信心和力量。
全力以赴,12天完成7万份采样
商场、社区,白天、夜晚,烈日下、暴雨中,她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截止8月3日,她们已在南京雨花台区累计服务1695小时,采集核酸标本7万人次。平均每人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9.4小时。
“大家都很拼!”作为这支突击队的队长,全队唯一的70后“大姐”,淮安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团委书记莫淑红,不仅要和队员们一起进社区核酸采集,还要组织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虽然大家每天早上6:30出门,晚上11:00才能回到驻地,最近我们还去了好几个中风险小区采样,但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叫苦。”
中医助力,缓解压力增强体质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失眠、颈椎病、疲劳,让队员们压力倍增,为了缓解压力,莫淑红特意录制了易筋经视频发到群里供大家学习。临行前准备的刮痧板、腕踝针、王不留行籽也派上了用场。
“中医方法多!我们会利用午饭前后的时间,互相做刮痧、耳穴埋籽、腕踝针、穴位按摩,有时还一起打一套易筋经。”丁媛乐呵呵地分享缓解压力和疲劳的秘诀。
“很庆幸我们来自中医院,比别人有更多的办法保护好和调理自己。临行前,医院还为咱们准备了中药香囊,既有防疫的效果,又有家乡的味道。”雍梦霞说,很高兴能帮助南京人民,只是离开十多天,有些想家、想两个孩子,希望这轮疫情早日结束。
90后挑大梁,不惧风雨并肩作战
在隔离小区景明佳园,以及南京南站,队员们遇到了淮安老乡,听到他们大喊:“快看,快看,淮安市中医院,淮安老乡!”看到他们红着眼眶送来纯净水,大声说“谢谢你们!”队员们特别感动,也特别振奋!
“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这次支援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96年出生的徐志锟是队里唯一的男护,他笑着调侃,“采了这么多核酸,如今我也算是熟练工了。”
这是一支年轻的突击队,队里有9个90后,5个80后,从雨花街道,到铁心桥街道,再到板桥街道,在每一个核酸检测采集点,这群可爱的队员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不惧风雨、并肩作战,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