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的历史由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10-24

        膏方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膏方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共40多部,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此时膏方的名称,多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如今,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突出表现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日益增加,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膏方专著的出版和收录的膏方数量也不断增加。具有代表性如1989年由中国药材公司与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情报中心合编的《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所收膏方增至152 首。这些膏方中既有传统膏方,如两仪膏、龟鹿二仙膏等,亦有从其他剂型的成方剂改而来,如十全大补汤改为十全大补膏、水陆二仙丹改为金樱芡实膏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