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崇尚起“无主食”减肥。专家提醒,减肥太快太狠,容易导致代谢紊乱或障碍,引来脂肪肝。按一般情况,月均减肥1~2斤才算相对安全。 王小姐自从选用“无主食”减肥方法后,两年来绝对不让米、面等主食入菜单,肉类也只选择脂肪含量低的海鱼,青菜也是寡油水焯。由于减肥效果很好,在她的带动下,十多名女同事也加入了“无主食”活动。今年10月的体检,一直被称“身无剩肉”的王小姐却收到中度“脂肪肝”的检验诊断,多位追随同事也收到不同程度的警告。 医生指出,与常见的营养过剩型脂肪肝不同,这些“无主食”减肥者患上的是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是由于机制营养不足,尤其是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导致肝代谢紊乱而造成,就是说,这是“饿”出来的脂肪肝。 明明在减肥,身体脂肪减少了,为什么反而引来脂肪肝? 原来,人体处于长期饥饿状态时,身体就无法获得必需的葡萄糖等能量及各种脂肪燃烧时所需要的氧化酶。为了弥补体内葡萄糖的不足,身体就会将其他部位贮存的脂肪、蛋白质动用起来转化为葡萄糖。这些脂肪、蛋白质都将通过肝脏这一“中转站”转化为热量。于是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加上机体又缺少脂代谢时必要的酶类和维生素,导致脂肪在肝脏滞留,造成脂肪肝。同时,减肥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从而影响人体内蛋白质及磷脂的合成,导致脂蛋白缺乏。糖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导致大量游离脂肪释放到血液中,超过脂蛋白转运能力就会沉积于肝内,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在男性40岁时达到发病最高峰,但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正在“异军突起”。减肥过快过狠的危险程度甚高,一次连续一两天不吃不喝的脱水式减肥,或者十天八天的疯狂运动、节食,偶尔为之可能肝脏还能得到恢复。但如果经常进行,肝脏自然就没办法承受,随即出现各种代谢异常。月均减肥1~2斤还可以,但仍要配合均衡饮食及适当运动。 B超可帮助诊断肝脂肪含量 大部分人认为,脂肪肝是“胖子病”,其实,脂肪肝与胖瘦无关,与代谢有关。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脂肪肝呢? 其实,简单的B超就可以诊断,医生可根据肝部的回声改变,判断肝部脂肪含量有否超标,从而进一步判断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脂肪肝。不过,这时未能确认是单纯性脂肪肝还是发生了炎症,因此,患者需要进一步做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异常就基本可诊断。 |
(责任编辑:) |
减肥太快小心脂肪肝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