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节气代表天气已经开始回暖,降雪减少,雨量增多。《黄帝内经》中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那么这个时节该怎么养生呢?
健脾祛湿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雨水滋润,但若雨水过多,湿气过盛,不仅浑身会有沉重感,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唐代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药材后,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 祛湿粥佳品:薏苡仁党参粥。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还有美容、抗癌的功效。党参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有较好疗效。若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 薏苡仁党参粥的做法很简单,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每天早餐时食用。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也有不适合食用的人群,如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时,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 调肝养脾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提倡“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调肝养脾的食物很多,如糯米、燕麦、高粱、南瓜、茼蒿、板栗、红枣、山药等,而在这些食物中,茼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中医认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当然,一次进食茼蒿不宜太多。同时,体质虚寒常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此外,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调养脾胃的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次左右即可。另外,雨水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可经常采用“干洗脚”的方法,来加强腿部保暖。即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按摩10~15 次。也可以通过散步、做一些伸展运动来达到调养脾胃的目的。 此外,中医认为,“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不要太急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以养元气。春季养肝是根本,但同样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以免肝气过旺,造成“肝强脾弱”的失衡状态,影响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
(责任编辑:) |
“雨水”养生,应当护脾胃、防湿邪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