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什么是失眠 失眠即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中易醒、醒后再难入睡、睡眠质量下降、多梦、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等。 失眠的病因 睡眠为心神所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可导致失眠,即不寐。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则不能入睡。不论是心经病证,或者脾病、肾病、肝病及胃病影响于心,均可导致失眠。在临床中失眠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可以相互转化,彼此相互影响,形成顽固性失眠。 失眠治疗的误区: 1、对失眠缺乏正确认识:失眠者睡前自我紧张是最大的问题,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于是强制性地数数字、听钟表声,反而加重了失眠。 2、滥用安眠药:很多人一旦出现失眠,就自己服用安眠药,而不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长期超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时,即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等,甚至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妄想等严重症状。 3、临床误诊:失眠者中,患有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54%和31%,这说明很多人的失眠只是焦虑、抑郁的一个症状。事实上一些顽固性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就不应诊断为失眠症。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失眠有三大优势:一是全身调理,失眠是由很多原因引发的,用中药可治本,同时针对主症和兼症一起治疗,如耳鸣、头痛等;二是中药副作用小,有些西药在治疗失眠的同时往往伴有头晕、头痛、口干等副作用;三是中药没有耐药性,久服也不易出现依赖性。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 ①早期失眠:可采用疏肝理气、安神的方法; ②肝郁气滞:宜采用清肝泻火、安神之法; ③顽固性失眠:往往痰火内扰伴有头晕,可用温胆汤加减; ④亚健康引发的失眠:由于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引起的失眠主要用二仙汤(仙鹤草、仙灵脾)加镇惊安神的中药,如龙骨、牡蛎等; ⑤女性失眠者:如胆小、易激动、盗汗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淮小麦、大枣加百合、知母等); ⑥消化不良导致的失眠:常用加味保和汤加苍术、黄柏治疗; ⑦单纯性失眠:用二蝉汤,如身体虚弱可用归脾汤加减。 针灸疗法:主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心脾两虚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心俞、脾俞、足三里;对阴虚火旺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太溪、大棱、肾俞、心俞;对肝郁化火的失眠者主要取穴:肝俞、大陵;对胃腑失和的失眠者主要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对心胆气虚的失眠者主要取穴: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辅助疗法 泡脚按摩法:可用中药组成足浴方剂睡前泡脚;若有内服汤剂,可将药渣加水煎煮后,适当加入透皮中药,将此药去渣留汁放入足底按摩器中,让药液上达三阴交穴以上部位,开启足底按摩程序,调节适宜的温度泡脚,可持续20~30分钟,每日1~2次。 敷足疗法:将中药捣碎,敷在涌泉穴上。 耳穴贴压:以神门、失眠、镇静、心、脑、晕点穴为治疗失眠症的主穴。 皮肤针:沿头、背部督脉、膀胱经轻度叩。 此外还有贴脐疗法、药枕、体外疗法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易失眠者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中医讲睡眠就是阴阳相交,晚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过了子时才睡,一天的阳气上升,容易导致失眠。 相关链接: 市中医院脑病科擅长采用新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效果显著。该科在使用中药通调并举、解毒健脑的同时,通过针灸、外治(耳贴和脐贴)的方法,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可逐步戒除安眠药成瘾。 咨询电话:80876078,80876040 地点:市中医院门诊二楼脑病科 交通路线:乘坐4路或33路公交车至“市中医院站”。 |
(责任编辑:) |
失眠了怎么办?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