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卧蚕双一对 劝君乘早“治未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4-04-11

     嘉庆七年二月初三日,鞠通在京城,应同里在宰相汪庭珍所邀,聚合于北京“全聚德”吃烤鸭,认识了宰相之友牛然鸣现实。茶余时,鞠通对牛先生说:“先生有病,当服药调之。”牛说:“我哪来的病,能吃能喝,酒足饭饱,精神抖擞,我无病。”鞠通说:“先生我们初次相见,我和宰相是同乡,您是宰相之友,我岂敢乱言。中医《内经》有句话,叫‘目下如卧蚕起之状,此肾亏也’。还说:肾开窍于脑。你脑络有病,可早调之”。“先生你多虑了,谢谢!我没有病。”

越半月,因汪之邀又聚会于“全聚德”,饭后牛先生说:“吴先生,请你给我诊诊脉,看你上次说的我脑络有病还存在吗?”鞠通没有随即搭脉,望了望说:“先生,病比过去重了,应赶快调治。”牛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告诉你,我比过去更健康了,宋有三碗不过岗之说,我四晚酒照过,不信你等着瞧。”弄得鞠通脉也没诊。又越十五日,鞠通忽然接到汪庭珍口信说:“不好,牛然鸣先生谢世了,你赶快来,我们一同前去悼念。鞠通还叹了口气说:“唉,为医没有尽责也。”

故事到此,本应结束了,笔者还有题外话相告。吴鞠通真是神医吗?怎么一看,脉也未诊,就知道牛先生有病,并且逐渐加重呢?其实,鞠通不是神医,他只不过是医林中的一员,中医看病和西医看病不同,中医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古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为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道谓之巧。这四诊呀,把望诊放在第一位,是很有道理的,吴鞠通看到了牛先生目下如卧蚕起之状(西医称眼袋),这个蚕体,越高越大,说明里面停留的水等就越多,“血水同源’说明在体内水停血滞的病因存在,蚕体向下移,说明肾亏愈重,病也渐重,肾主一身之阳,生命之根,开窍于脑,脑络(脑血管)有病,中医通过用益肾冲脑,活血通络的药物治疗,可免除脑血管病的发生。笔者乃中医一员,临床观察多年,情况基本如此。在弟子严晓枫的倡导下拟蚕体下缘线和鼻梁坐标,其下缘线越向下延,则脑血管病越重。经现代CT和TCD等检查,则提示血供不足或两侧大脑动脉供血不平衡,或血流缓慢,或见高流速,重则可见血管节假性狭窄,或管壁留有斑块,或见有不完全性脑梗塞,或见脑溢血。由此推测牛先生之死,当属突发性脑溢血而死。西医和中医不同,西医非抓到检查的依据,才算弄清了病情,开始用药,中医不,中医通过望诊这个现“象”,以“象”测脏,抓住疾病的发展过程,早期治疗,该用何药就用何药,防患于未然,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色。如牛先生果能听话,或许得救,故鞠通奔丧前还叹曰:为医没有尽责也!实质上讳疾忌医的还少吗,为医又能何从呢?

有道是:目下卧蚕双一对,劝君乘早“治未病”。

        好友孤傲先归天,留下叹息给鞠通。

——摘自《大医吴鞠通轶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