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年轻的时候辛勤工作,追求事业的成功。到年老的时候更期盼有健康的身体,高品质的生活。可有好些人却往往到了四、五十岁,因为糖尿病必须定时吃药,限制饮食;六十岁因为脑中风而行动不便,必须要人随身照顾;七十岁因为老年痴呆症而让家人担心;或者还没有享受人生就身患重病英年早逝。保持身体健康,是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有人说,第一代富人比肚子,第二代富人比房子,第三代富人比健康不无道理。健康投资,回报率很高,它不但能节约医药费,更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咱们不能在年轻时透支健康,年纪大了再花钱买健康,关心健康,需要从现在做起,而中医养生则对养生具有独特的优势。 什么是中医养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补养、调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总结中国历代心理、生理保健经验,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目的的实用科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保健、预防医学,主要针对健康及亚健康群体。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 什么是体质养生 每个人都秉承了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个体千差万别。中医所说的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体质养生就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2009年 4月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它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除平和质外,其他八种体质均为偏颇体质,而且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单一体质,而是复合体质,如既有气虚,又有阳虚等。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通过脸色、声音、胖瘦、壮弱、行动、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然后针对不同的体质,从环境起居调摄、体育锻炼、精神调适、饮食调理、药物调养、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干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养生三大误解 误解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针灸、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养生并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好气色、健康的体魄都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3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是有副作用的。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想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位的。懂得一些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作者简介: 周兴武,“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中医治未病有较深研究。擅长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中医干预措施,如:汤药、针灸、推拿、熏洗等,在防病、治病方面疗效显著。 咨询电话:18952398070
|
(责任编辑:) |
中医养生有学问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