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女性从盆底做起,这些盆底疾病的误区,您是不是也中招了?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8-11-19
女人天生爱美,所以经常会去做脸部保养。可是她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 “第二张脸”—— 盆底的保养,这张“脸”影响排尿、排便和性生活,所以这张“脸”的“肤质”如何,只有自己知道。而决定“肤质”水平的,则是对盆底起非常重要支撑作用的盆底肌。 女性的盆底肌,犹如一张"吊网",承托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除了使这些盆腔脏器维持正常位置之外,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密切关系着女性健康和“性”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人群中发病率为20%-40%。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组织承受压迫和创伤的机会很多,妊娠、分娩、难产、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等,都会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大便失禁、排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等。 面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很多人通过盆底康复方法,从多年难以启齿的尴尬中解脱出来。但是也有些人对盆底康复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些错误的认识。 误区一、只有生完孩子的妈妈,才需要做盆底康复! 错!做盆底康复的人的年龄,简直跨了整个人生。 虽然说经历分娩的妈妈是盆底疾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尿失禁、排尿困难、大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或尾骨疼痛,以及盆腔手术后的带来的并发症,这些盆底问题不是只有产后妈妈才会遇到的。盆底功能障碍与每个人都有关。 误区二、我是剖宫产,不用做盆底康复! 错!因为盆底的损伤从妊娠期就开始了。 孕期随着胎儿的长大和羊水量的增多,子宫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到足月时,子宫内容物比孕前增加约数百倍,重量增加近20倍。胎头会直接压迫、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所以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此时盆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误区三、母亲/姑妈生完孩子都有脱垂,这是家族遗传性的,做盆底康复也没用! 错!要尽早进行盆底保健,积极预防。 的确有些盆底疾病是会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比如子宫脱垂等。但是不代表不能治!越是有这个遗传倾向,越要尽早进行盆底保健,积极预防。 妇产科吴永建主任提醒广大女性朋友:要充分认识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早发现、早治疗。正确的盆底康复技术可以帮助女性减少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重塑女性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妇产科)
|
(责任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