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只有女人才能理解——慢性盆腔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8-12-11
    在门诊时经常会遇到被长期肚子痛困扰的女性,有些可能就是“慢性盆腔痛”患者。王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今年30岁,已婚未育,下腹坠痛伴尿频,性生活时疼痛已2年有余。最让这位女士苦恼的是,她曾经在多家医院就诊,疗效却不明显,还被当做间质性膀胱炎治疗过,做了膀胱镜,注射过肉毒素。近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院妇产科主任吴永建,吴主任细致检查后,拟定了中药+针灸+盆底磁治疗+超短波+按摩等综合治疗方案。1个疗程后,王女士疼痛和尿频的症状明显缓解。
    慢性盆腔痛是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骨盆及骨盆周围组织器官疼痛。该疼痛也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慢性盆腔痛的症状及原因
    慢性盆腔痛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无规律的下腹部疼痛、性交痛、痛经、排尿及排便时腹痛等。在妇科方面,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残留卵巢综合征等,另外,与分娩有关的产伤等也有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痛。
    不同的疾病除了都有慢性盆腔痛以外,还有各自的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可以逐渐加重的痛经和深部性交痛、肛门坠胀痛;
慢性盆腔炎:在劳累、性生活和月经前后疼痛会加重;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伴有下腹部的钝痛或沉重感,经前及久立后加剧;
残留卵巢综合征:会出现周期性腹痛和盆腔肿物,或者持续性疼痛伴急性加重、深部性交痛、性交后疼痛等。
    慢性盆腔痛好发于育龄期,发病率可以达到15%~25%,其中多数伴有器质性病变,同时伴有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30岁以下女性主要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2.8%;30岁以上的女性,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占41.2%,盆腔粘连占31.9%。由于患者长期承受反复的盆腔疼痛以及原发疾病造成的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宫外孕、性冷淡等疾病,因此常常会伴有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痛?
    慢性盆腔痛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因、症状、体征以及对生育的要求来决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外科手术等手段。西医药物治疗根据对激素的反应分为激素反应型和激素非反应型两种。中医诊治慢性盆腔痛有较好的疗效。慢性盆腔痛在中医妇科学中属于“妇人腹痛”的范畴,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痛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口服中药治疗。
    在综合治疗中常常采用的有方法如下:
1、针灸治疗。根据辨证对症选定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或针刺,或艾灸,或拔罐,或穴位注射,疏通经络气血;
2、中药保留灌肠。将中药浓煎至100ml,临睡前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晚一次,经期停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药物,同时促进肠蠕动改善盆腔粘连的症状;
3、热敷法。将药物制成热奄包,微波炉加热或蒸热热敷小腹,或用红外线热疗仪照射小腹,能促进局部药物的吸收;
4、磁治疗。可激活盆底神经,促进神经生长,对骶神经有调控作用。还可以刺激盆底肌肉收缩,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增加肌纤维的募集数;
5、足疗。用煎好的中药泡脚,通过足底穴位按摩来吸收药效;
6盆腔操。多途径的中药综合干预,可以加快盆腔炎症产物消散,疼痛缓解,部分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可以痊愈。
盆腔炎疾病后遗症的自我调摄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最容易出现慢性盆腔痛的妇科疾病之一,该如何自我调摄,减轻慢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呢?
常见症状:慢性盆腔痛、白带增多变黄、输卵管炎性不孕、经期延长或排卵期出血等;
自我调摄: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月经期勤换卫生巾。
2.注意避孕防护措施,避免人流手术。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规律,适当锻炼,不要熬夜,以免影响生理节律及内分泌协调性。
4.饮食应营养丰富,以清淡为主。
饮食宜忌:
❖ 腹痛的患者:寒凝血瘀见少腹冷痛、畏寒、腰酸痛的女性,可食用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性食物,不宜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冰冷瓜果、凉拌菜等;
❖ 湿热未清见下腹灼热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女性,可以吃米仁汤、冬瓜汤等清利湿热,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酒等,以及油腻、煎炸食品;
❖ 正值月经期患者:不宜食用寒凉、辛辣刺激食物、烈酒;
❖脾气虚弱,神疲、带下量多质稀者,可用淮山药、麸炒米仁烧汤、熬粥等,忌食油腻、生冷的食品,少饮酒、浓茶、咖啡等。
    慢性盆腔痛是妇科的常见病、疑难病,会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双重的痛苦,降低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女性朋友要做好防范工作,患病的女性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自身调摄,以期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