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42天,盆底为何要“安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8-12-13
    妊娠和分娩是每位成年女性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让很多准妈妈沉浸在幸福与欢乐的同时,继续投入到抚养宝宝的“战斗”中,从而忽视了盆底的康复。我院妇产科主任吴永建提醒大家:产后42天应及时进行盆底功能筛查与评估,防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二胎宝妈
盆底疾病率高且易中招
    32岁的李女士是二胎的宝妈,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她偶然发现自己用力咳嗽、大笑时就会有尿液溢出,但觉得难以启齿,就未曾就诊。再次生娃之后,她发现自己比之前更爱上厕所了,连打个喷嚏都会漏尿,经常感到腰酸、下腹坠胀……种种不适冲淡了她为人母的喜悦,不得不前来就诊。
    在做了盆底功能检查后,才发现竟是盆底功能障碍惹的祸,盆底肌力仅为1级(正常为5级)。根据李女士综合情况,吴永建给予低频电刺激、盆底生物反馈、凯格尔(Kegel)运动及中医针灸等盆底康复特色治疗,仅仅10次,患者不仅尿失禁和腰酸下腹坠胀的症状改善了许多,盆底肌力也已经恢复到了4级。
妊娠生产
盆底肌障碍的诱发因素
    吴永建介绍,女性的盆底,犹如一个“弹簧床”,承托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参与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功能。
    临床上盆底肌障碍产生的常见四大因素:多次妊娠及分娩、低雌激素水平、肥胖及腹压增加和手术创伤。其中绝大多数女性都会面临的妊娠、生产,无论是头胎还是二胎,顺产还是剖宫产,盆底肌肉在持续受压中会逐渐松弛,还易引发腰酸、下腹坠胀、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及便秘等病症。因此,妊娠生产是盆底肌障碍的首要诱发因素。
    步入中老年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低下和组织器官老化,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咳嗽、大笑、运动、搬重物等动作都能引发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
及时治疗
减轻盆底肌受损后遗症
    “盆底康复治疗虽说是产后必修课,但临床上很多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并不了解,往往将重点放在减肥、塑性上面,出现了问题却归咎于没有坐好月子,也‘搁置不理’……”吴永建提醒,产后6个月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期”,产妇应在产后42天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测,如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等方法,唤醒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力和弹性,募集更多肌纤维,准确收缩已松弛的盆底肌群,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为了方便产后女性对盆底康复需求,我院妇产科与康复科联合,通过评估女性盆底功能状况,为产后妈妈们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深受市民欢迎。因此,建议妈妈们别忘了产后42天到我院妇产科给您的盆底进行“安检”,避免延误病情。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