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赖以长期生存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动静脉瘘则是目前大部分患者的血管通路,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按照一个病人每周血透3次来算,用传统的穿刺方法,每次血透时需穿刺两根血管,即使每次都穿刺顺利,病人每年也要“挨”312针,非常痛苦。传统穿刺方法很容易会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会出现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
怎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保护好透析的“生命线”?护士长孙荣将钝针“扣眼”技术引入了市中医院。这种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在血透时使用没有针尖的钝针穿刺,沿着一条可以多次使用的隧道进入血管。所谓“扣眼”,则是人工造出的一条隧道。由同一位护士选择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反复穿刺10次左右,便会形成一条皮下隧道,隧道口结成的血痂称为“扣眼”。以后每次血透穿刺时,只要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的血痂轻轻剔掉,用钝针从扣眼处慢慢推送,沿着隧道进入血管,不仅一路顺畅,同时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使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减低。
肾友秦女士是位老师,她坦然面对疾病,但每次透析时打针却成了她惧怕的事,在市中医院使用了钝针穿刺后,她非常高兴:“现在做血透,打针不怎么疼,还不容易渗血,再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
肾友张先生今年42岁,是位成功人士,平常非常注重形象,用了钝针扣眼法穿刺一年,他手臂上只有两个几乎看不到的针眼,对此,张先生非常满意:“现在,夏天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穿长袖衬衫遮遮掩掩的了!”
孙荣护士长表示,扣眼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如果把血管内瘘比作一间房子,那么一般的穿刺点就相当于在房子的四壁砸洞,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墙壁坍塌。而扣眼穿刺法就像是给房子开出一扇门,进出总是在这道门里,对墙壁就不会造成损伤。
据悉,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自2014年9月起在全市率先开展钝针“扣眼”技术,为血透病人穿刺,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目前在医院做血透治疗的大多数患者都使用了这一穿刺法。
(血透室:孙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