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的日子,有我们的真情守护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5-09-01
   ICU,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缩写,虽然只是三个简单的英文字母,但这里却是全院最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是医院综合救治水平的重要体现。如果要问这里的医生护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那就是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细致的人文关爱,精心地守护患者,帮助他们度过人生中因疾病而导致的最艰难时光。
   ICU的患者,或者是病情危重的急救,或者是处于重大手术后危险期,可能转危为安送往其他病房继续治疗,也可能永远地离开人世。这里似乎很“残酷”,却是病人最后的希望。由于救治和监护的考量,在这样最艰难的时光里,患者家属不能在身边陪护,只有医护人员24小时的守候。他们不仅需要治疗患者的生理疾病,更要照顾患者所有的吃、喝、拉、撒、睡,抚慰患者备受病痛煎熬的心灵。
   市中医院的ICU自建立以来,在金晓玲主任的带领下,医护人员们成了危重病人的“守护天使”,他们时刻与病魔过招,用智慧和真情使许多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王某,男,24岁,在从事高空作业时不慎从高处坠落,从而导致创伤性休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肋骨骨折、骨盆骨折。经过6个小时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停跳了3次的心脏终于不再“怠工”了,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而逐渐康复。
   魏某,男,50岁,因争吵赌气喝下了大半瓶农药,被送进医院的时候瞳孔针尖样缩小、危在旦夕,医生护士们紧急洗胃、床边血液透析、解毒抢救,硬是将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程某,女71岁,多年糖尿病史,因急性呼吸衰竭住入ICU,在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程奶奶逐渐摆脱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
   其实像这样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患者,在ICU几乎是天天都会遇到。金晓玲主任说,作为ICU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这里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个成败往往关乎着人的生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ICU对医生的要求高,对护士的要求同样严苛。因为,在这里病人的治疗、护理以及吃喝拉撒等一切事物都由护士全权负责,最重要的是,不但要“管”,还要“管好”。护士长周洁说:“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没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预见性,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ICU护士。”在这里做护士不仅风险高,且工作难度和艰辛程度也大,更需要技术高超,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所以,千万别小看了这群在ICU工作的80后、90后的姑娘们。
   80后的钱金在工作中十分注重细节,她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虽然住在ICU的病人大多是昏迷着或因气管插管不能说话,但钱金只要一有空就会搬张凳子,去陪病人“说话”,尽管常常是自己说,病人听,但却给病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心理安慰。许多病人在脱离危险、转出ICU后还常常会提起这个给他们留下印象深刻的“小胖子”。
   90后的护士王明月身材瘦小,但力气可大着呢,自己就能够独立为160斤的患者翻身,她在ICU工作才3年,但已经成长为一名不可或缺的“老护士”了:做事格外的细致认真,总是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业余的时候还常常和同事一起探讨、一起捣鼓一些“小发明”,比如小摇铃、询问卡、防压垫等等。
   在市中医院ICU的“护佑”下,无数患者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但是这里肩负着患者家人朋友的殷切希望,这里有着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真情守候,与普通病房相比,这里也许更苦、更脏、更累、考核更严格,可是每当看到那些危重患者最终脱离危险,被转送到普通病房,医生护士们的心里都会充满喜悦和自豪! 
                                                             (ICU: 周洁)

(责任编辑:张娣娣)